双鸭山市饶河县直机关工委党建引领农业农村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双鸭山市直机关工委     2024/05/27/ 09:52
【字体:

党建引领风帆劲  凝心聚力助三农

——双鸭山市饶河县直机关工委党建引领农业农村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双鸭山市饶河县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在县直机关工委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抓党建“最大政绩”引领发展“第一要务”,深入实施机关党建“三转一增”工程,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新时代“三农”工作,不断擦亮“真情向党  实干三农”党建品牌,推动机关党建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双轮驱动”。2024年饶河县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被评为“省级党建示范点”。

聚焦政治历练,在学思践悟中筑牢思想根基。坚持“党建促乡村振兴”这条主线,打造“学习型”机关,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向心力”。

一是筑牢政治忠诚。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来抓,贯穿于“三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针对农业农村工作“责任大、任务多,业务宽、工作广”的特点,坚持局党组会议常态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度学相结合,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2023年以来,共落实党组“第一议题”学习12次,形成贯彻落实意见12条。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规定;高标准开展政治生态建设、巡察整改以及乡村振兴领域和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领域“微腐败”专项整治等方面工作,坚持自我革命精神,针对反馈以及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和长期坚持整改,目前问题整改完成率90%。

二是深化理论武装。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县直机关工委“四学联动”机制,通过领导干部“领学”、机关党委“督学”、各党支部“研学”、党员干部“自学”,引导农业农村系统党员干部以学铸魂,推动理论武装持续走深走心走实。依托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载体,组织党员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央、省市县委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累计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14次,各党支部集中学习96次、专题研讨40余次、撰写心得体会130余篇;党员领导干部和各党支部书记讲党课27次;运用“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组织党员收看《榜样的力量》等专题党课40余节;组织红色研学、红色观影等活动6次。坚持以行践学,将理论学习与农业农村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开展优质粮食安全等5个方面重点工作调查研究,共计检视查摆问题5条,整改完成率达100%;积极参加县直机关工委举办的知识竞赛、诵读比赛、“三转一增”干部职工篮球赛和排球赛等活动7次,增强党员干部凝聚力,形成“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三是强化正风肃纪。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体推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三农”队伍。结合党纪学习教育的开展,局党组研究制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健全完善常态化警示教育等相关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和工作措施;召开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2023年以来,共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6次、上廉政党课6次,实地参观廉政教育基地3次,摸排重点岗位廉政风险点11条,案件通报3次,廉政谈话提醒20余次,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强化思想淬炼,在改革创新中提升发展质效。紧扣“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这个发展理念,打造“创新型”机关,通过思想破冰凝聚发展力量。

一是强化发展思维突破。党组班子成员带头围绕深化县情认识、改革创新发展、能力作风提升等5个方面,开展解放思想专题研讨5次;领导班子成员撰写研讨材料25篇、调研报告5篇,带动干部职工撰写心得体会160余篇。对研讨形成的好建议、好思路、好措施,及时总结推广,推动研讨结果转化为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成果。通过理论中心组、“三会一课”、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载体,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查找在推进“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主动借鉴先进地区成功案例的先进经验,积极借鉴先进地区制度创新成果,探索走出现代化“三农”工作发展新路子。坚持“四基地一窗口”发展战略,以“绿色、生态、高效、规范”为引领,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科技、绿色、质量、品牌农业,有力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

二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坚持党员带头领跑,着力在激活组织细胞中担当“急先锋”,聚焦产业需求导向,加强与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秸秆综合利用、黑土地保护等领域重点工作突破,提升农业科技化发展水平。与中国水产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了寒地鲑鱼、铜锣和小龙虾养殖实验并取得初步成功。建设“互联网+智慧多长制”数字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通过加强遥感监管系统和已有数字孪生设备建设,实现“多点多线收集信息、集中统一分析处理、实时在线分类交办、定期按时上报结果”。引导农民购买、安装北斗终端系统,实现智能控制、无人驾驶,为标准化作业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引进物联网技术,将全县中草药、玉米、水稻等示范区、实验田的信息录入饶河县数字农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施测土配方、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监测,提高现代农业精准化管理水平。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20余项,在农业示范园区进行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试验,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

三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党建工作谋划与农业绿色发展相融合。实施多环节减排,大力推广先进施药机械,开展“换药械、降药量、减药害”行动,通过指导农户更换作物喷杆喷雾机,将落后的喷杆喷雾机更换为节药防风喷头,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实施全方位降污,建设钢混结构畜禽粪污收集点2个,采取“收集、转运、处理”的模式,有效控制畜禽粪污直排等养殖污染问题。建设完成大型污水处理站4个,可覆盖山里乡和西林子乡27个行政村,形成“控源头、抓回收、促利用”多管齐下治理模式。实施全要素增绿,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减少农药用量25吨,亩均粮食增产60斤,主要粮食农药利用率提升1 %,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加强绿色食品质量和标志使用知识培训和监督检查,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培训2期,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及现场培训3次。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对3家绿标企业开展年检工作。目前全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稳定在30万亩以上,计划2024年新申报基地50万亩,绿色食品认证个数达29个,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2个。2023年,饶河县被评为全国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全国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和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2024年1月,饶河县以饶河东北黑蜂产品、山野菜、冷水鱼为主要产品,成功获评“中国生态食材之乡”称号。

强化实践锻炼,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作为。聚焦“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这个主责主业,打造“服务型”机关,奏响党建促乡村振兴时代强音。

一是践行农业农村服务“零距离”。以党员先锋岗为“点”、党员田园突击队为“线”、党员责任区为“面”,“点、线、面”有机结合,在关键岗位、重要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用“共产党员+农技专家+生产主体”模式,成立农业、畜牧、农机和水产4支“党员先锋服务队”,开展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进万家等活动,把党的力量“挺”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线;号召党员红色专家到田间地头、基层一线,采取“田间课堂”、现场教学、电话答疑等多种形式,宣讲三农政策、农业增产增收和防灾减灾等业务知识6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难题155件。按照县直机关工委要求打造“一支部一品牌”,指导党支部结合业务职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常态化开展“民呼我为”、“党员冲在一线”活动,从耕种、农机检修、种养技术等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入村入户下田地为农服务活动,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累计开展粮食、果蔬、畜牧等各类种养技术指导100余场次,培训高素质农民、电商人才、农业大户等2000余人次,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难题57个,发放各类惠农政策宣传资料2万余份。

二是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塑形象”。积极落实县直机关工委推行的“主题党日+”模式,把“主题党日”与“四下基层”“立足岗位作贡献”“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有机结合,激励全体党员干部在防汛救灾、攻坚破难、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冲锋陷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推进,展现新时代农业农村铁军良好精神风貌。组织党员干部围绕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等方面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60余次;深入一线开展政策宣传、技术指导、信访维稳、防汛救灾等“四下基层”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40余次;79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80余次。党员干部带头攻坚破难,积极推进新增资源收费工作,发放收费法律政策依据宣传单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组织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以案说法”宣讲大会,做好法律和政策讲解,使农户认识到收费的合法性;起草《饶河县2023年新增资源收费工作推进方案》,2021和2022两年平均收费比例超过97%,有效巩固了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壮大了集体经济。

三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强服务”。坚持用党建红心引领业务匠心,推动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工作,召开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托管项目启动会、培训会,抽调党员业务骨干成立为农服务小分队,深入各乡镇、村屯,就开展社会化服务托管工作通过宣传条幅、入户调查、微信群和朋友圈等方式广泛宣传,使托管服务工作家喻户晓。构建由“党员辅导员+服务中心”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体系,强化分类指导,增强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员辅导员专家库,培养30名优秀党员辅导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点对点指导服务。创建了谷物种植、农机、中草药、东北黑蜂养殖类5个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政策咨询、运营指导、财税代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共遴选服务组织22个,托管农户690名,托管面积29.849万亩,已完成“耕、种、防、收”四个阶段的作业服务。在饶河镇、大通河乡等7个乡镇打造“垦地合作”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田2块、示范点5个,共计3800亩,统一制作服务示范牌7块。

强化素质提升,在真抓实干中确保责任落实。紧扣“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这个定位,打造“实干型”机关,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

一是坚持内强素质增能力。强化“党建+专业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紧跟形势主动学,强化周五集体学习制度,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及时传达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把准工作方向,明确工作重点,为服务“三农”提供坚强保障。线上线下灵活学,采取双线并行模式讲授水稻、玉米、大豆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开展“线上备春耕”,利用快手、抖音直播讲解种子、化肥、农药采购等问题,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借助“黑龙江省农机技术网络大讲堂培训活动”,组织全县农机手、维修站点共372人次参加培训。业务比拼共同学,组织党员业务骨干轮流上讲台,解读政策、讲解业务、分享经验,先后组织系统业务大讲堂16期,拓展“基本业务+”业务培训5次,知识测试4次,使广大干部职工熟悉业务、拓宽视野,让讲台成为党员干部能力展示的舞台、业务比拼的擂台。引进专家授课学,先后邀请6名经营主体负责人、专家、教授讲授创业经验、政治理论及有关农业知识,把“三讲”(职工讲业务、专家讲政策、主体讲创业)打造为内强素质的固定品牌。

二是聚焦中心工作促发展。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中心大局,全力以赴抓经济、兴产业、促发展,切实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围绕“农业强”,强力推进农业农村重点任务高效完成。县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6.5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亿斤以上;道地药材种植面积达7.75万亩,建成中草药示范园2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7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49%、还田率79.82%,创建梅花鹿等畜禽养殖示范基地4个,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0050亩,“黑土优品”授权产品11个;建设高标准农田85.62万亩,占县域耕地面积的60%(不含五大农场)。围绕“农村美”,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定出台2023年饶河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绿化、菜园开发利用等方案7个。菜园开发利用建设示范村60个,示范面积1653亩;2023年底建设完成农村室内外卫生厕所共300户。2023年,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有2个村被评为“省级龙江民居”;申报西林子乡兰桥村为“省级龙江民居试点示范村”,现已完成材料申报和建设情况提交工作。围绕“农民富”,鼓励服务主体多元融合发展。大力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促进功能互补、利益分享、融合发展。对开展玉米、大豆土地托管的合作社,托管面积集中连片且达到2万亩以上,水稻托管面积集中连片且达到3000亩以上,各服务环节达到验收标准,带动小农户效益显著增加。

三是注重创先争优增亮点。通过点燃红色引擎,厚植三农情怀,激励党员干事争先。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和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等国家和省级项目建设资金总计1205.4万元。创新推动品牌农业发展,依托饶河县泽饶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国有企业优势,主推“泽饶”区域公用品牌,推广“蜜淌乌苏里、鱼跃赫哲乡”地标性名片;牵头推进饶河县参加2023年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相关工作,饶河县政府获组委会“优秀设计奖”和“优秀组织奖”;借助绿博会、大米节等大型展销招商活动,动员县内蜂蜜、大米、食用菌、葡萄酒等领域农产品企业参加展会,宣传“饶河大米”“饶河东北黑蜂”“饶河好鱼”等农产品品牌,形成农产品品牌连锁效应,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认知度、认可度、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增加品牌效益。其中饶河黑蜂被列入黑龙江省首批土特产名录;组织饶峰、黑蜂公司、胜利米业、泽饶公司等蜂蜜和大米企业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黑土优品之黑龙江地理标志农产品宣传推广暨天猫黑龙江春耕节、“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国家级大型农产品展会,泽饶牌大米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其中,获得“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人,获评“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1人,获评”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1人。


责任编辑:双鸭山市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