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 光耀黑土】闫妍:匠心长歌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25/07/23/ 10:05
【字体:

站在思政课堂的讲台上,我常望着台下青春洋溢的面庞陷入沉思:如何让精神火种在数字时代的职校课堂里燃起炽热的温度?直到那天,我看见轮机实训室里沾满油污的工装与剪纸工作室里纷飞的彩纸在走廊里相遇,忽然读懂了这片黑土地上最深沉的精神密码——那些深埋在白山黑水间的红色基因,早已化作职校师生指尖的齿轮与剪刀,在新的时代镌刻出崭新的年轮。

在我们哈尔滨航运学校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剪纸工作室里,李老师带着学生把大庆精神剪成活态的教材:铁人王进喜跳进泥浆池的瞬间,化作层层叠叠的纸浪;钻井架的钢铁骨骼,在红纸的镂空处挺立成永恒。今年备战省赛时,学生们为创新表现形式,连续三个月每天练习到教学楼熄灯,剪刀磨秃了刃,手指磨出了茧,却没人喊过苦。

我至今记得学生小吴的蜕变。这个曾经沉迷游戏的男孩,在创作《会战岁月》系列剪纸时,主动查阅了十几万字的大庆历史资料。最终,他们的作品在省赛现场展开时,评委们惊叹于那些细腻的褶皱里,竟藏着如此磅礴的精神气象。

今年春天,两支获奖团队在校园里相遇了。轮机专业的学生举着修复成功的设备模型,剪纸社团的学生们捧着新创作的《新时代职教图谱》,两股青春的力量交汇。这场景让我想起校史馆里那张泛黄的老照片:1984年建校初期,第一代教师在红砖房里讲授船舶知识,窗外施工正酣。41年过去,同样的土地上,新一代职教人正在用齿轮与剪刀书写新的传奇。

如今,实训室的汽笛声与剪纸工作室的沙沙声,已成为校园里最美的和声。黑土地上的精神火种,就这样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从马背上的油灯,传递到船舶模拟实训室的指示灯——这或许就是红色传承最动人的模样:它从未远去,只是化作了我们掌心的温度,继续温暖着这片英雄的土地。而作为教师,我愿做永远的守望者,看着这些精神的航标在黑土地上代代相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稿选登与获奖无关,也不作为晋级依据

 作者:哈尔滨航运学校 闫妍 

责任编辑:刘晓旭 麻静 耿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