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 光耀黑土】王曼卿:我叫王曼卿,赵一曼的"曼"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25/08/21/ 13:53
【字体:

我叫王曼卿,姥爷说,一曼街出生的孩子,定当铭记黑土之下奔涌的忠魂——那是赵一曼未寄出的家书中,永不褪色的赤诚。姥爷爱读书、会起名,1964年面对党旗宣誓时,他给自己起名马义,取“马克思主义”首尾二字为号,誓以笔锋守护信仰。

此刻,我的指尖拂过书桌玻璃板下那张泛黄照片:1962年黑龙江大学中文系首届毕业生合影中,姥爷身姿挺拔,笑容温暖。这张他亲手打制的木制书桌,已默默见证六十余载星霜流转。

姥爷的书房,是我的精神原乡。1960年,二十岁的姥爷精选伊春红松,一凿一斧打造了这套宽大书桌与厚重椅架。桌面温润如玉,被光阴摩挲出琥珀色包浆。书架上层叠着姥爷的小学《国文》课本、中学历史笔记、大学《文学概论》,再到《资本论》札记——那是他1962年进入省政府后,辗转省委史志办四十春秋的史海钩沉。他常击节长吟:“铁马冰河入梦来!放翁句写不尽抗联浩气!”遂蘸墨自赋:“黑水白山埋忠骨,笔砚长存报国心”。

2017年,我成为黑龙江大学中文系第六十届学生。当我把录取通知书放在桌案,姥爷的指腹反复抚过“汉语言文学”几个字。他取出珍藏的学生证,两张纸并陈于木纹间,甲子光阴在此叠印。“现在孙女是我的小师妹了!记住,咱们中文系的系训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姥爷开怀大笑,眼中星河奔涌:“这书桌传你,这笔墨接稳!”

2021年,我来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姥爷慨叹:“你的硕士念得很好啊,我支持!当年我在牡丹江收集八女投江殉国史料,我在乌斯浑河畔捧回一抔土……牡丹江是浸着英烈血的热土,世界是属于你们青年人的!”

为撰写硕士论文《李敏精神研究》,我在省委史志办尘封的库房溯源。指尖触到一册《黑龙江省地方志稿》,姥爷的钢笔字挟风雷劈入眼帘:“一九三八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硝烟蔽日,牡丹江八女英勇就义。山河无恙,英魂可慰。”

去年我考入省农科院,目睹新时代龙江科研人如何把一腔热忱和毕生所学投入到维护粮食安全中,倍受震撼与鼓舞。在党旗下宣誓归来,看到姥爷正轻拭他的“光荣在党60年”纪念章。姥爷、妈妈与我,胸前的党徽在夕照下流光灼目,与前辈勋章交映成星河。“党员是种子,撒进黑土地就长成林海!” 他执我手按在书桌刻痕上:“你的‘曼’是赵一曼烈士的‘曼’,是燎原的理想;我的‘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义’,是如山的信仰——你这双手,要蘸新时代的墨,写出复兴路上的新篇章!”姥爷的话如惊雷贯耳,我也想走一条学以致用、爱国报国的路,把红色精神写在龙江大地上!          

今年,如愿站在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讲台,讲述铁人精神刹那,台下一位青年技术员猛然低头。他拭泪的手指与教案光影交错,胸前党徽如星火灼灼。这一刻,“强国复兴有我”的誓言化作江潮奔涌:党的革命传统正以最鲜活的方式,震颤灵魂、锻造脊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稿选登与获奖无关,也不作为晋级依据

作者: 省社会主义学院 王曼卿


责任编辑:刘晓旭 麻静 耿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