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聚集了一大批“国宝”级工业企业,以中国一重、哈电集团、大庆油田、中车齐车等为代表驻省央企,和以龙江森工、龙煤集团等为代表的省属企业,挺起了共和国工业发展的脊梁,也为相关行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产业工人,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因此,新时代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深入了解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着力点。从调研情况看,我认为当前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人才外流、年龄结构失衡、技工学校发挥作用不明显等问题。
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有助于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推动我省建设工业强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专业技工培训学校建设,培育顺应新时代新需求的产业工人队伍。加大对社会办学的支持力度,建立区别于大学与专科院校的专业技工学校模式,积极探索企业、社会联合办学模式,结合我省制造业实际需求,为企业定向输送高新人才与产业工人,给产业工人技术再培训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运用针对性的培养教育模式,让产业工人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思想政治、法制、文化素质等教育,定期由工会和学校组织专业人士,到工业发展园区,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引导劳动关系双方通过法制渠道、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调处纠纷、化解争议。教育产业工人等职工尊重客观规律、增强大局观念,合理表达利益诉求,科学维权、理性维权、依法维权,努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建立完善企业培训体系,加强产业工人在岗培训。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引导和激励企业完善岗位培训体系,制定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和能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职工教育培训,促进产业工人职业素质由劳力型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转变。定期组织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举办管理岗位职工技能提升讲座、组织开展财务系统知识竞赛、办公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技能比武、公文写作能力培训与考核,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打造多样化、广覆盖、开放式职工教育培训平台,鼓励企业不断完善自身培训体系。
三是夯实激励保障机制提升一线产业工人待遇。建立健全工资增长长效机制,加大对一线工人各项待遇和权益的提升,在各项待遇中,凸显出来一线工人的劳动成果,提高一线工人权益,让一线产业工人可以全心全意为工业事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安心扎根在工作岗位上。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广大职工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激励更多人才脱颖而出。
四是提升文化素质和宣传导向,切实提高产业工人地位。目前,社会上对产业工人仍存在诸多误会和误解,很多人认为产业工人的文化程度都较低,导致产业工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要运用好各类新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产业工人更有荣誉感、自豪感。努力营造尊重工人、劳动光荣的城市文化,着力提升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提升年轻人选择工人为职业的意愿。在社会地位方面,应给与产业工人应有的优惠政策。在政治地位方面,如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选任方面,应该加大产业工人的比例,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通过具有政治身份的产业工人畅通党和政府与一线职工的沟通渠道,反映一线产业工人的诉求、建议。(黑龙江日报2019年8月16日刊载)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