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我省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以自然、古朴、粗犷为特色,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黑龙江原生态的美。同时,我省是农业大省,耕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寒地黑土远近闻名。此外,我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隔江相望,部分传统民族文化与俄文化交替存在,成为我省独有的特色。这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后劲。
从调研情况看,我省乡村旅游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旅游项目多样。我省部分乡村能够充分发挥农业、林业等资源要素与旅游的叠加效应,结合本地文化、地域等特色,开展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康养服务、旅居养老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少数村庄独居旅游特色,打造出了现代农业庄园、俄罗斯特色小镇、旅游特色村、森林客栈等乡村旅游景点。例如,牡丹江中国雪乡充分利用雪季长的特点,打造出数十种冰雪游玩项目,深受全国各地游客喜爱。二是旅游产品独特。我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绿色农产品开发上有较大优势。同时,我省森林广袤,林下产品数不胜数。近年来,涌现出宁安响水大米,东宁八宝山珍,虎林椴树蜂蜜等一批名牌绿色食品,一大批农产品、林下产品畅销全国。乡村无公害,无污染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尤其是各种野菜,野味,更深得城市居民的喜爱,到乡村品尝美食和购买各种绿色产品,构成了我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条件。三是生态优势明显。我省拥有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等原生态,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资源。我省大部分乡村都保持着清新的自然原生态美,广袤绮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神爽的空气阳光,新鲜生态的农家饭,都是吸引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体验农村环境的好去处。四是民俗资源丰富。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尤其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满、朝鲜、回、蒙古、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少数民族都保持着较好的民俗传统,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趋向于同质化,不同民族奇异纷呈的民间文化、传统风俗越来越能够激发旅客对于民俗文化的喜爱,民俗文化极大的满足了现代游客求新、求奇、求刺激的心理。如,佳木斯依托同江赫哲民俗文化、打造了“赫哲第一村”等精品乡村旅游品牌。
我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时间较久,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整体规划,目前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大、发展空间大,可是发展的区域和数量却不多。道路交通、住宿条件、饮食卫生、服务设施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足,还需进一步改进。一是个性不足,缺少文化内涵。我省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重点多集中在农家乐、采摘园等,内容千篇一律,旅游项目个性单一,与民族文化、农耕文化融合还远远不够,缺少独特的旅游主题。同时,还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休闲旅游衍生产品与地域文化、特色资源、传统技艺结合不充分,忽视了对农村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我省民俗文化丰富,但以体验少数民族风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确少之又少。二是规划不够,缺少长远眼光。有的存在较大盲目性,常常只看眼前利益,没有考虑长远发展,以至于设施不全、配套不齐、交通不便等问题频发。部分开发商盲目复制其他成功经营乡村旅游的地区,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搞特色经营,没有做到“人无有我,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导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经营效益不突出。三是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才。我省大部分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多为当地人、临时工,没有经过良好的培训,自身素质素养都不高。乡村旅游的专业经营管理人员也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
针对以上的我省乡村旅游体现出的特点和不足,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拓展。一是突出乡土特色,深挖文化内涵。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要以乡村环境为依托,营造出以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为特点的外有田园、内有书香、衣食富足的农家闲情逸趣意境。把古朴的民风、粗粮、野菜、大地锅,把乡情之“真”、风物之“淳”、生活之“实”都放在民间传统的“田席”上。让游客感受自然原始,返璞归真的生态美。另一方面,要依托我省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和弘扬“金”文化、抗联文化、农耕文化、礼俗文化,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富有吸引力的乡村主题游。还要依托我省地处俄罗斯边境线的地缘优势,深度挖掘本地文化与俄文化相融的特点,打造跨境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二是科学谋划布局,强化政府引领。乡村旅游作为近几年新兴起的休闲旅游,其发展规律散乱而自由。如果只是由景区村民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这种缺少规范化、盲目的发展,其结果必然是不尽人意,必须引导乡村旅游朝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这个方向发展,实现从“单打独斗”到“规划有序”转变。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聚焦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针对乡村旅游项目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定期组织针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经营者的知识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开展不定期检查和顾客满意度调查,提高服务质量,为东北地区的乡村旅游打造公平、公开、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强环境整治,完善配套设施。要加快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加强乡村环境整治,着力完善旅游景区道路、饮水、用电、网络、厕所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旅游村镇街道的硬化、绿化、洁化、美化工程。同时,要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制订并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点)的食宿娱乐、游客中心、购物场所、安全设施等进行规范指导,提升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监管保护。(黑龙江日报2019年10月8日刊载)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