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位于我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五一期间,带着家人一同回家乡到湿地公园游玩了一番,回来后感觉身心愉悦、印象深刻。家乡的湿地公园位于三江平原中心,总面积2200公顷,在全国近千个湿地公园中,排名第38位,公园以平原湿地为载体,原生态系统保持十分完好,是目前三江平原地区为数不多、面积较大、交通可进入性最好的湿地之一。
园内设有“钓鱼池”、“观景亭”、“乐然亭”、“香蒲观赏区”、“水葱观赏区”、“睡莲观赏区”、“芦苇观赏区”、“荷花池”八大游览观光景区。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湿地绿海中,大气、洒脱的谐然桥、拱桥、休闲长廊等一系列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漫步休闲长廊上,抬头是鸟儿在蔚蓝天空下自由的翱翔,低头是鱼儿在碧叶清波间欢快的嬉戏。乘坐游船进入绿洲深处,可见一群群水鸟时而飞起,时而在高高的芦苇荡里穿梭。这片美丽的绿洲,天蓝水秀、鸟语花香,已成为三江平原上集休闲度假、享受自然、科普教育于一体综合性的绿色原生态旅游观光胜地。
在感慨家乡大美湿地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我省湿地公园建设的许多思考。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的建设对我省生态文明、经济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是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习总书记也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发展我省湿地公园建设正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是我省对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具体实践。
二是满足科普宣传教育的需求。湿地公园的建设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机会,也为大家提供了解湿地、认识湿地的平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强化大家湿地公园环境保护的意识,强调湿地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特殊性,使大家能够认识到保护湿地和环境的重要性。
三是满足市民亲近自然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亲近大自然,回到清新的天然空间中,已经成为现代人们身心享受的一项迫切需求。湿地公园的建设把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四是满足经济效益的需求。开阔、宽广的湿地景观,就像热情豪迈的东北人一样包容接纳四方来客,为游客带来不同于青山秀水的旅游体验。既拓展了我省生态旅游空间,又为我省的旅游事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我省位于中国东北边陲,湿地资源较为丰富。但我省湿地公园建设起步晚,湿地旅游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旅游宣传欠缺力度和广度,缺乏知名度,旅游资源不能饱和利用。并且在开发、管理、保护等专业领域的经验不足,部分项目的开发和保护都不及预期,制约了我省湿地公园的开发及保护进程。我认为在今后开发过程中,我省湿地公园要做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做好几件事情:
首先要秉持适度开发原则,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发展湿地旅游不能盲目开发,应强化生态优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开发原则,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持湿地原生自然性。在湿地公园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开发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护的旅游项目,避免建设对湿地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破坏大的项目。我省的一些湿地公园属于原生态旅游地,正是原始的自然状态稀缺和不可再生特点才吸引游客的。应该在进行科学考察的前提下,将湿地划分为外围保护带、一般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绝对保护区,努力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
其次要注重科学管理。管理是开发湿地旅游资源和发展湿地旅游的核心问题,但目前湿地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省应加快培养生态旅游开发所需的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同时,还应完善有关湿地保护的法律规章制度,并结合各地区实际制定符合区域特色的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制度,把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纳入法制轨道。遵循科学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把资源优势变成生态旅游开发优势,形成区域旅游经济优势。
再次要打造特色景观。我省湿地公园建设与闻名省内外的冰雪旅游项目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除了应体现原生态的特色外,还应以营造特色景观和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为重要目标,并将其充分应用到规划设计和实际建设当中,充分挖掘当地地域、民族、文化、饮食等特色。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公园景观,既彰显当地的文化优势,也为本地居民提供文化上的亲近感和自豪感。
最后要注重游客安全管理。一是景区建设要遵守安全管理政策与法规,强化景区游客安全管理的力度与成效;二是景区管理部门要对游客进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宣传,以减少游客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做好安全评估工作,防患于未然。景区管理机构必须对景区内的不安全因素做出评估,找出不安全因素,并制定应对措施,在必要的地方配置设施设备;四是景区应建立应急预案,做好常规准备工作,并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一旦发生意外,可以马上启动救援系统的各个环节,使救援工作及时到位。
湿地公园作为保护自然湿地的有效措施,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虽然我省湿地公园建设起步较晚,诸多理念尚不成熟。但通过对一些湿地公园成功案例的学习,以及我省对湿地公园建设的大力支持,坚信未来我省湿地公园的建设会越来越好。(黑龙江日报2019年10月8日刊载)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