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longjiangdangjian@163.com

站内搜索:

从城市马拉松引发的几点思考

来源:省法院哈尔滨铁路运输法院 徐佳欣 时间:2019-10-10 16:59:58 责任编辑:政策研究

今年第四届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赛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开跑,从赛事启动开始,我一直关注着这场被纳入“奔跑中国”系列赛的赛事每一处细节,可以说哈尔滨市对比赛是高度重视的,投入也很大,广大市民和各民间艺术团也踊跃参与,中央电视总台现场直播赛事,扩大了对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知名度,从这个意义上讲,马拉松赛是宣传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之一。在马拉松路线选择上,哈尔滨与绝大多数城市宣传一样,都是要把最有特点、最具特色、最能展现城市文化的一面呈现在参赛者面前,从中央大街出发,沿路经过群力音乐公园、群力新区、阳明滩大桥、江北万达茂、湿地公园、哈尔滨大剧院,一路风景伴随着运动员抵达终点太阳岛风景区,绝大多数参赛者都对哈尔滨这座城市整体形象给予认可。本次比赛经历也引发了我对体育产业的几点思考。

体育产业与地方特色相结合

近几年,马拉松推动城市宣传这条路,成为各大城市宣传自身的一条捷径,甚至一些小县城也加入了办马拉松的热潮当中。事实证明,通过体育赛事拉动城市宣传,推动招商引资,助力城市旅游确实有效果。如果想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宽,就要办出特色,让参与者在这座城市拥有独一无二的体验。全国每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多达百余场,各地对特色的挖掘也有不同角度的理解。例如北上广打的是双金标赛事牌、历史牌、大都市牌,有的打的是自然风光牌,我省就有过齐齐哈尔的鹤乡马拉松、碾子山山地马拉松、神鹿山半程马拉松,都是利用当地特色办赛的尝试。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黑龙江是冰雪运动大省,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应在发展冰雪运动中起到引领带头作用。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季奥运会,冰雪运动的热潮也会随之掀起,这对我省以冰雪运动促进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哈尔滨也可以继续创新地将冬季与马拉松赛事相结合,利用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逐步引入世界级冰雪赛事,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欣赏到高质量、高水平的竞技比赛,以专业比赛提高群众对冰雪运动的认识水平。围绕彰显城市特色文化,扩展冰雪运动范围,打破滑冰、滑雪、冰球等传统项目束缚,将冰壶、冬季铁人三项、雪地足球等项目带进冰城,扩大哈尔滨冰雪赛事的影响力。当赛道两旁不再是高楼大厦、钢铁水泥,换之以雪堡冰灯、冰雪文化,哈尔滨真正的魅力或许会牢牢印在参赛者心中。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不断丰富群众冰雪体育活动,扩大群众体育基础。广泛开展冰雪趣味运动等群众性精品赛事活动,让群众不只做个看客,更要融入其中,实际体会冰雪运动的乐趣,贯彻“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冰雪+比赛”“冰雪+大众体育健康”“冰雪+城市文化”等目标。

体育产业与制造业相结合

随着中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冰雪运动再次受到全国瞩目,黑龙江作为冰雪运动大省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冰雪装备制造上,我省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我所知道的品牌还只限于“黑龙”冰刀,其实“黑龙”冰刀在技术上已经很先进,只是消费者在认知上还是觉得进口装备好。除此之外,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制造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冰雪运动装备制造潜力还是巨大的,这是留给冰雪运动大省的机会。要充分发挥哈尔滨制造业基础,深化产业创新改革,提升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打造冰雪装备设备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充分利用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优势,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加强与体育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装备制造从粗放式向科技化水平高方向发展转化升级,打造冰雪装备民族品牌。

体育产业与生态环保、绿色自然有机结合

哈尔滨是一座依托松花江建设起来的城市,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赋予了这座城市生命和活力。目前我们拥有了驰名中外的太阳岛、金河湾湿地公园、东北虎园林。在城市周边,凤凰山风景区、香炉生国家森林公园、松峰山景区、帽儿山景区也早已成为人们度假的良好选择,哈尔滨逐渐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城市。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依靠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打造特色体育赛事品牌,一方面建立专业体育竞技基础,另一方面带动国民大众体育与自然融合,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亲近自然、绿色文明的发展理念。目前,哈尔滨已经主办或承办过轮滑世界杯、摩托艇赛、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大型赛事,大众体育运动中徒步大赛深受群众喜爱,参与人数众多。从自然资源出发,可以进一步挖掘群众参与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如登山赛、越野赛、铁人三项、自行车公路赛等,既能够推动大众体育,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是为冰雪大省量身打造的最好的广告语,也是我省努力发展的理念,通过“体育产业+”的模式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协同发展,既能够夯实体育产业基础,更能够以此为契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进一步相融合。(黑龙江日报2019年10月8日刊载)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