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longjiangdangjian@163.com

站内搜索:

提升大豆产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增收增效

来源:省粮食局 杨忠山 时间:2019-10-10 17:15:58 责任编辑:政策研究

春节和五一期间,利用探亲的机会,两次走访了我省中部大豆主产区的部分农户、粮食经纪人、加工企业有关负责人、农业和粮食部门的干部,针对大豆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在当地一个镇的主街上,能够看到很多挂着“收购大豆”招牌的经销企业,就是因为当地的大豆品相好、品质高,各地加工贸易商收购积极性较高。从当地农业和粮食部门了解到,2018年该地大豆单产每亩达300斤以上,产量近37万吨,实现产值数亿元。

当地大豆产业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一是产业链条较短。在和当地大豆加工企业负责人交流中了解到,大豆加工企业主要生产豆油、饲料用豆粕等初加工产品。他们认为,从整体上看,大豆加工企业存在加工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初加工产能过剩、加工转化率低等问题。企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也是制约大豆加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品牌效益不高。企业和农户普遍反映,当地大豆的寒地黑土、绿色有机及非转基因品牌价值尚未充分显现,大豆原粮及工业成品没有价格优势,导致农民和企业效益不高,他们希望在市场营销和品牌创建上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三是物流成本较高。加工和贸易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一个问题是物流成本。目前企业产品运输大部分采用公路运输方式,运输费用比较高,增加了企业和农民成本支出,降低了产品销售效率,制约了企业高效发展。

从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看,我省发展大豆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巨大。认真落实大豆振兴计划,加快构建供给稳定、质量安全、营养健康、转化高效的大豆现代产业体系,把大豆变成“金豆”,对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我省全面振兴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一是培育壮大产业主体。采取资源整合重组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培育在全国粮食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鼓励和支持大豆加工骨干企业和具有较好成长性的名优特产品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升级,按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产品方向,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二是打造大豆小微企业集群。积极引导现有中小微加工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经营道路,重点发展豆油、豆奶、豆腐、酱油和豆酱等豆制食品,实现一招鲜吃遍天。三是推动产业发展方式创新。推动大豆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加快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持大豆加工骨干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协作,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大豆种植良性循环发展;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发展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推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形式,促进大豆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打造,让豆农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四是优化产品结构。支持大豆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改造和完善小包装高档食用油、专用粕(饼)和豆腐、豆浆、豆粉、豆奶、豆芽、豆干、蛋白肉等传统产品生产装备和工艺;扩大全粉类、发酵类和非发酵类大豆食品,功能性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蛋白产品供给;加强改性大豆蛋白、活性蛋白粉、大豆肽粉等新兴食品基料和磷脂、异黄酮等功能性保健食品开发。

其次,要强化市场营销,提升品牌价值。一是强化大豆产品市场营销。充分利用优质粮食工程中的“黑龙江好粮油中国行”系列营销活动及销区重点展会等平台,组织开展“黑龙江大豆”市场营销,提升黑龙江优质特色大豆产品在全国市场的认知度、知名度和占有率。二是拓展营销渠道。积极开展与销区政府、企业的对接合作,与国内外知名大豆用粮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探索与省外有实力的大豆食品加工企业互建异地收储和销售基地。积极发展“互联网+粮食”营销模式,加快推动黑龙江大豆交易中心运营,打造中国大豆电子交易核心平台,营建大豆产业产、运、销生态链,完善和落实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营销措施。三是强化大豆产品品牌建设。充分利用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等独特优势,以建设全国知名的非转基因食品大豆产业基地为目标,依托高蛋白高油“双高”特质系列品种大豆资源,打造黑龙江大豆高端品牌,引领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标准引领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机制。积极实施“双品牌”策略,推进省内大豆企业产品品牌与大品牌合作,实现联大靠强、借船出海。支持大豆生产企业“三品一标”申请认证和扩展,支持注册产品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品牌价值,提高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

最后,要增强储运能力,破解发展瓶颈。一是建立运力保障协调机制。加强与铁路、交通等部门沟通协调,完善和落实粮食运输协调保障机制,加强运力统筹安排,保证重点企业大豆集中顺畅外运,全面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常年大豆外运需求。二是加强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优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布局,优先支持大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用好空闲仓容资源,提升为农户“代清理、代储存、代销售”等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提高大豆精细化整理和储存管理水平,帮助农户降低大豆储存成本、保证质量,为加工企业当好大豆原料储存仓库。三是推广应用节粮减损新技术。推广应用大豆选存节粮减损新工艺,探索大豆分品种、分品质储存,减少损失,提高成品率,降低人力成本,适应客户差异化需求,支持农户大豆常年均衡销售、卖好价。(黑龙江日报2019年10月8日刊载)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