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监狱党委高度重视“五老”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五老”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利用多种平台载体,发挥“五老”育人优势,有力保障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坚持择优筛选,保持队伍活力。呼兰监狱现有离退
休干部319人,其中居住本地、身体健康的有135人。他们按照“有水平、有爱心、有特长、有威望、善学习”的“五老”标准,在135名离退休干部中,精选23名在政治、法律、教育、文体、心理咨询等方面有特长的老干部、组成“五老”骨干队伍,并根据青年民警、青年服刑人员的思想特点和帮教需求,分成若干小组,明确职责、明确任务;实行“五老”队伍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完善“五老”人才库,对新退休的优秀“五老”及时组织入列。今年,补充了两名新退休的老干部充实到“五老”骨干队伍中,保持了“五老”队伍的规模、活力和相对稳定,基本满足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需求。
二、真心关爱“五老”,激发工作热情
一是走访慰问老干部。元旦、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呼兰监狱领导亲自走访慰问“五老”人员,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困难补助金。截止10月底,走访慰问“五老”46人次,发放慰问金、困难补助金2.3万元;二是举行隆重仪式,为9位80、90周岁的老干部集体庆生日,为15对金婚、钻石婚的老人举办集体纪念活动;三是组织“五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五老”生活,提高“五老”对关工委工作的参与度。截止目前,组织“五老”参加了5类13次球类、联欢等文体活动,投入活动资金2.7万元。自创节目《渔鼓声声唱赞歌》代表省监狱局参加省委老干部局组织的“不忘初心,庆祝国庆节,传递正能量”文艺演出,并且三次参加省电视台的演出。老干部排练的《映山红》《吉祥》等节目出先后登上黑龙江省电视台的舞台。
三、培训“五老”技能,提高素质能力
一是集中对“五老”进行时事政治培训。组织“五老”学习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建国70周年组织“五老”学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发展史。不定期在离退休干部党员群推送学习强国内容,接受最新信息。二是对“五老”进行技能培训。组织老干部参加了“公益大讲堂监狱系统群”、“龙江职工公益大讲堂”、“青春期子女教育群”等微信群,每月10号、20号、30号倾听养生、教育、乐理等相关知识,充实退休生活;开设了“手机微课堂”,面对面,手把手的教老干部如何使用智能手机,通过手机获得相关知识,加强沟通交流,开拓知识视野,提高使用手机技能。
四、发挥“五老”优势,推进工作发展
充分发挥“五老”主导作用,打造队伍素质优势,围绕监狱中心工作,主动作为,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发展。
一是以《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开展“两史”“三爱”教育。今年“七一”全狱离退休老党员和在职青年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让青年民警党员再次接受党史洗礼。二是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正家风”活动,激发青年民警的职业自豪感。随着呼兰监狱微信公众号“监狱警察世家家风”的出台,通过离休干部聂永堂、已故退休民警张国山等老干部老少三代监狱警察故事的传颂,“传承家风、锤炼警风、紧跟党风”。三是新老民警“传帮带”,培养爱岗敬业精神。监狱隆重召开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和建党98周年纪念活动,以“红色基因薪火传·藏蓝无悔追梦人”为主题,讲述老民警开荒建狱的艰苦岁月和当代民警追逐前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新老民警同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薪火传递;退休民警将自己佩戴三十多年的警号亲手给新上岗的民警戴在胸前,传递着老民警无私奉献的品质、执着坚守的勤奋和薪火传承的期待。四是开展帮扶帮教,促进服刑人员思想改造。重视节庆文化,唤起新生向往。母亲节,由“五老”老干部胡志民、肖蒙花主演的亲情帮教微电《全家福112》,让服刑人员从灵魂深处发出忏悔的呐喊,激发青年服刑人员想家、念家的情怀和弃恶从善的决心。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唤起中华儿女的民族豪情;由“五老”参与的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辅导、《弟子规》、新改造《三字经》等传统文化知识的辅导,唤起了青年服刑人员中华儿女的民族豪情。
(呼兰监狱供稿)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