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是我的选择,是我的信仰,也是我的身份,永不改变”,黑龙江省医院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马晟利同志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有着同样的表达,时刻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提到马晟利这个名字,省医院人无不敬佩她是“敢担当的好干部”,从科技抗疫到望奎抗疫,她为黑龙江省抗击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的事迹让人们赞叹和感动!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华夏大地笼罩阴霾,所有医院遭受重创,核酸检测成为甄别病人的重要手段,因为突然面对这样超常规的医学检测,几乎所有医院都陷入一个窘境——核酸报告出不来,病人只能被挡在外面。那时的情况万分危急,眼看着急救的病人因为“核酸报告等待时间过长”而无法入院抢救,求救的声音……渴望救命的眼神……无奈的等待……(当时各家医院的核酸检测需要3-5天)。那时的核酸检测真是一票难求!没有核酸检测报告一切只能停留在等待中,全社会似乎都在期待“核酸”这个名词。在那危急时刻,马晟利同志临危受命,按照党委的重托兼任实验诊断部主任及核酸检测任务,这在当时似乎是全社会最艰难的任务!短时间内出大量核酸报告几乎不可能。“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检测能力”,这个重担落在了马晟利的肩上。疫情就是人与病毒的时间赛跑!虽是临危受命,但并非她的专业,来不及多想,在她看来,虽然专业不同,但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是相通的,“我把这个任务当做科研项目来研究,共产党员,服从命令,请党委放心!”。当时的核酸检测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那天晚上她就把两张候诊长椅合并在一起搭上床铺,就此日夜奋战在医院,马晟利带领科研团队埋头扎根在实验室里,葛文玉和李慧两名博士跟着她一起吃住在那里,一块一块地啃下“硬骨头”,椅子一靠就是床,饿了就吃几口方便面,对外交流就靠对讲机,隔绝一切信息干扰,马晟利与团队开启了不同寻常的科研攻坚。用她强劲的科研能力及思维,创新并修改了几十项工作流程,率领团队研发程序,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三天后初见成效,二十天后日检测量破千! 核酸检测报告时间只需3.5小时! 几乎让同行业难以置信!(那时 每家医院的核酸检测3至5天才能出结果),这令人振奋的成果,让无数个危重病人得以抢救。全国两会代表赴京前的核酸检测任务被省委省政府指定在黑龙江省医院完成,代表们赶飞机,要求核酸检测报告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无误完成,省医院的核酸检测就是厉害,她们出色地完成任务,并得到了省委的红头文件表扬。黑龙江省医院的核酸检测走在了全国的先进行列,为我省的急诊急救树立了榜样,也让无数个生命得以挽救。哈医大等多家医院纷纷来学习取经。
2020年5月30日,医院急诊科来了煤气中毒的一家三口。对于煤气中毒的抢救,急需要进高压氧舱,否则或是死亡或是神经受损后遗症,但在核酸检测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只能等待。时间就是生命,争分夺秒就是生的希望!马晟利同志立刻亲自指挥实验室关注一家三口的核酸检测,仅用3小时22分钟就出了结果,这在当时已是全国最快的速度!一家三口很快得以挽救,顺利出院。这是一场核酸检测提速的实战(那时没有任何快速检测设备)。由于省医院的核酸检测有着惊人的速度,不但满足院内需要,同时在互联网上面向社会开放核酸检测号源,社会上需要检测的人纷纷来到省医院,这场战疫省医院的社会声誉大大提升,其他医院纷纷来这里取经学习,核酸检测进入全国的先进行列!
2021年1月,黑龙江望奎疫情反弹爆发,成为全国重灾区。马晟利同志再次挺身而出。有担当,有作为,为这场抗疫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1年1月26日,她接到省疫情防控总指挥及黑龙江省卫健委的命令,连夜火速赶往望奎支援核酸检测,接到任务后她带领“火眼号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当晚6点多钟连夜出发,当时的天气正值我省最寒冷的季节,那天夜里风雪交加,零下30多度,马晟利担心40多人队伍路途安全,直接从办公室奔赴望奎,没来得及带任何行李。由于封城封路,风雪路滑,17.5米的移动实验室大挂车和40多名的检测人员,在能见度不足2米的道路上艰难地前行着,也没有路灯,漆黑一片,马晟利一路上呼喊着让葛文玉队长坐在副驾驶帮着大巴司机看路。同时不间断地接到无数个绥化及望奎的来电,几乎都是同样语言:“到了吗?什么时候检测?”她一边关照40多人的安全,一边忙着安排把望奎采出的标本送往黑龙江省医院实验室检测,当人们回忆那天晚上的望奎路上,可怕的黑色团雾,紧贴着车窗,几乎没有能见度,仅能看到风挡玻璃前的两道车辙,火速前行的车轮如果遇到一颗石子,后果将难以想象。马晟利当时心里想到,如果命大,今晚就扛过去了,如果赶上石子,死就死吧。就这样,车在漆黑的夜里狂奔着。后半夜1点30分大巴车和大挂车全部到达望奎县火箭村,一望无际的大雪,零下30-40度的寒冷,出乎人们意料。
40多人的驻地是一个学校,12个人住在一间教室,冰冷的教室里没有一滴热水,接一点冷水及上厕所要走两个相反方向,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队员们情绪低落,马晟利书记当即为大家做心理辅导,她深切地安慰大家:疫情对于人类是不幸的,但对于此刻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抗疫,恐怕此生不会再有这样的体验,让我们做一名英勇的父亲母亲。当晚她跟12个人挤在一间冰冷的教室里,就这样稳定了军心。
人不怕苦,但火眼实验室不具备启动外部条件,这个移动实验室需要与楼内建立生物学通道、人员通道及动力电通道等,才能启动投入使用,由于她对这一切已经不陌生,于是连夜把“火眼号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不能启动的原因和情况报告给省联防联控指挥部,条件艰苦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水、没有动力电,这个任务将无法完成。是她把这个“移动实验室”新式武器讲清楚,赢得最快速度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展开实验。
马晟利同志在临时党支部的会议上,动员党员同志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处处以身作则,带领支部的党员同志们主动投身于艰苦的各项工作中。
火眼实验室核酸检测医疗队葛文玉队长回忆道:马晟利同志昼夜工作,以军事化要求我们!疫情就是人与病毒赛跑。随着疫情情况不断变化,实验计划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由于零下30-40度,实验舱里的消毒锅冻了,无法启动,队员们的脚冻了,门把手冻掉了,队员在舱里被封在里面,机器冻的不能启动等等不断出现故障。马晟利作为全线总指挥,一刻不停地研究解决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每每接到上级指示,马晟利书记迅速开会,落实到位,完善细节,常常深夜还在打电话与各级沟通。忙碌的三天三夜里,没洗过脸,十几天没换过衣服。为了保证40多名队员出舱后能立即执行生物安全洗澡,她反复协调,自己忙碌10多天还没能洗上一次头。
医疗保障组胡艳敏护士长清楚的记得:马晟利同志经常忙到忘记吃药,队员每次提醒她:快把药吃了吧。她总说:没时间,再等会儿。就这样一拖再拖,中午的药都拖到了晚上吃。胃疼、牙疼也一直在坚持工作,队员们看得直心疼。她每天忙到凌晨三、四点钟,甚至五点。休息一两个小时爬起来继续工作,双眼红肿,布满血丝。大家劝她休息休息,她说:我不能休息,我没时间啊,这么多的事!每次回忆到这的时候,胡艳敏护士长都会湿了眼眶。
宣传组组长胡惠静满怀深情的讲述:马晟利同志在每天实验结束,无论多晚,都要开碰头会。她带领大家梳理每天所做的工作和其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尽快报告检测结果,防止疫情扩散,实验室一直都是昼夜不停地检测,队员们每天工作到凌晨。无论多晚出舱,她都会带领后勤组人员准备一碗快餐面,给大家温暖的拥抱,让队员们在寒冷的冬夜倍感党组织的温暖。
马晟利同志作为核酸检测全线总指挥,果敢担当,雷厉风行。带领40多人团队昼夜奋战,很快扑灭了疫情。在这场抗疫中不幸牺牲了一名队员。她口对口人工呼吸也没能挽回队员的生命,这场抗疫一直在撕心裂肺地呼唤英雄的痛苦中拼命地日夜奋战着,与病毒较量着,队员们早已忘记了自我,邢忠同志出舱就搬运检测物资,轻伤不下火线,女队员们出舱就去收拾医疗垃圾,耳朵冻伤,英雄的力量支撑着每名队员。望奎的抗疫,冒着巨大的风险、带着撕心裂肺的悲痛、承受着让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但却充满着无所畏惧的英勇,一路所向披靡,出色的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为龙江抗疫作出了巨大贡献。
她们把望奎清了零,让龙江百姓过上一个平稳祥和的年。在除夕的前一天队员们回到了家。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领导,“火眼号实验室核酸检测医疗队”圆满而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受到绥化市市委、市政府和望奎县县委、县政府的一致好评。绥化市委市政府以及望奎县委县政府分别授予黑龙江省医院党委、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省医院核酸检测火眼实验室医疗队四面锦旗,锦旗上面分别写着:
“不忘初心最美出征,牢记使命战疫有功”;
“火眼相助共抗疫情,风雨同舟真心英雄”。
望奎县人民政府授予每位火眼实验队员荣誉证书和抗疫勋章。面对这所有的这些荣誉,队员反过来拥抱着马晟利同志说,“马书记,您当之无愧!”
载誉归来,她潸然泪下……在隔离点她吃了安眠药才强制性让自己睡上一觉,因为这份胜利是如此不易!但她没有时间去过多回忆,新的“战场”又需要她,使命召唤,义不容辞。马晟利同志还有一个闪亮的名字——共产党员,她始终在奋斗的路上!
应李兰娟院士的邀请,马晟利同志在2020年中国医师协会感染大会及中国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术交流会上做了大会报告。赢得了专家们的热烈掌声和认可。
马晟利同志2001年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2016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也是著名的口腔医学专家,多次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的她,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她的课题《口鼻咽腔常驻菌群变化与新冠病毒感染定植的相关性研究》入选省政府新冠疫情重大应急项目,获得80万元科研资助。她带领科研团队进绥化疫区取标本,查资料、做课题,马不停蹄,夜以继日与病毒赛跑。带领团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信奉的座右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