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民政工作政治性、群众性、时代性、协同性,实现“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发展”工作目标,2021年,齐齐哈尔市民政局聚焦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层皮”问题,积极创建“守初心 献爱心 暖民心”党建品牌,实现基本民生保障有力高效、基本社会服务优质均衡、基层社会治理和谐有序,有力彰显三级党组织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组织力,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成为先进典型在全市推广,民政6项重点业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荣誉得到齐齐哈尔市委书记王刚和市长沈宏宇签批表彰。党建和民政业务工作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12次,在学习强国、极光新闻等省级媒体报道40余次。
一、坚定以人为本的理想信念,守牢为民初心
“守初心”守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个初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民政工作的始终。
一是夯实阵地强载体。结合省、市标准化支部创建活动,在民政系统开展党支部“标准+示范+特色”对标提升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机关党组织固定活动场所,推进阵地建设标准化。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开展党员集中学习、经常性教育和培训活动,以阵地的规范化促使党内生活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局属18个支部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市民政事业发展中心党支部在700多个市直支部中脱颖而出,荣获首批“市直机关标准化示范党支部”称号。
二是武装思想强基础。以巩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为主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运用传统方式和新媒体等各种有效途径,统放结合,分层次开展理论学习和研讨交流,采用菜单式安排每周党员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持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四史”等理论的宣传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增强全体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使命根植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民政党建品牌认知度。
三是标准引领注活力。紧扣《党章》《条例》规定,围绕四型,即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创新型党组织创建定标准,统筹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五大建设,建立鹤城民政党建“1+4”模式,即:每个支部结合民政工作职能和民政光荣传统,开展一次特色党日、树立一名身边榜样、实现一项工作突破、培养一批积极分子。围绕党建品牌创建和年度目标,各支部先后开展了“共建共享、睦邻益心”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我来讲 你来谈——诵读红色家书、讲好革命故事”“一老一小共唱一首红色歌曲”等系列活动,促使党建工作服务民政中心工作的切入点更加明确,党建工作目标重点更加突出、内容不断创新,推动了机关党建工作改革创新,提高了民政党建品牌的知名度。
二、突出民政爱民的奉献本色,奉献无私爱心
“献爱心”献的是“民政爱民 民政为民”的满腔热心,始终把群众当家人看待,把群众的事儿当家事儿来办。
一是创新党建模式,突出特色引领。在全省首创跨单位、跨民政服务领域、跨层次组建基层党组织模式,吸纳局系统35周岁以下优秀年轻党员,成立齐齐哈尔市民政局青年人才党支部,开展了“青春不停步、重走长征路”“五四精神·传承有我”等形式丰富、意义深刻、影响较大的主题实践活动4次,发挥了年轻党员蓬勃向上、善学创新的精神,掀起了全系统“奋进正当时”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微公益“青民帮扶”系列活动,由支部成员自发筹集爱心基金2800元,定期慰问帮扶低保残障儿童困难家庭,为其争取更多政策性救助、发起倡议征集爱心捐献,彰显了鹤城民政青年党员乐于奉献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围绕民政职能,深化志愿活动。统筹推进“党员联系户”工作,每年每名党员至少为联系户做一件好事、实事。局党组书记在走访慰问低保群众时感叹于残疾孤儿生活的艰辛,与其建立定点帮扶,多次深入家中给予帮助,联系相关部门为她进行技能培训,掌握生活本领,联系专家会诊,为其减轻病痛、助力康复。主要负责人以上率下,激发了全体党员的奉献热情,各支部围绕政策宣讲、疫情防控、技能培训、法律服务、帮扶济困、奉献社会等方面普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鹤城爱心助残行动现场办公”系列活动,现场与残疾人开展座谈,提供政策解答,办理审批手续;以权威引导、健康倡导、心理疏导为重点,建立“心理咨询热线”,帮助新冠肺炎病人缓解心里压力,维护公众身心健康;广泛开展慈善募捐活动,发起“集小善、聚大爱全市捐1元献爱心”“为爱奔跑、传递公益”环湖徒步、“童享阳光”慈善捐赠等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关怀慰问,全面深化了民政系统志愿服务活动内涵,促进了社会文明。特别是将每年的4月27日设立为齐齐哈尔市社会组织“公益行动日”,为志愿公益搭建平台,构建志愿服务活动新格局,推动全市公益事业壮大发展。
三、践行民政为民的服务宗旨,温暖百姓民心
“暖民心”暖的是群众的心,在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的过程中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间。
按照“创建一个党建品牌带动民政党建+业务发展”思路,抓住制约和影响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挥党建品牌创建效应,强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创新发展,更好发挥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用。
一是大胆探索创新,一些工作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数字民政”加快建设,依托“鹤城民政”微信公众号,开设“为民办”服务窗口,在全省率先实现“低保办理、失能补贴、殡葬服务、婚姻登记预约”等民政领域高频事项“掌上办”;依托“鹤城在线”APP,打造“殡葬一站式”服务和“云祭扫”平台,治丧消费不透明、服务价格不合理、捆绑消费等问题得到有力遏制,“文明殡葬、绿色殡葬”蔚然成风;建成“12349”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能够根据老人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上门服务。
二是着力攻坚突破,一些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际成效。推动养老产业延伸链条、扩张规模,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全年谋划建设养老产业重点项目13个,总投资33.7亿元;依托8个国家级试点建设,向上争取资金9373.18万元,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养老机构,全市新增养老床位2800张,完成年度目标140%,带动就业1.33万人。推动养老品牌专业打造、价值提升,围绕叫响国际老年友好型城市品牌,编制生态康养产业品牌建设方案,成功打造生态康养产业企业品牌60个,3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围绕增强乡镇街道服务能力,制定加强城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建立社区工作者薪酬增长机制,社工工资达到全市最低工资的2.5倍。深入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全面落实“4+3”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免除政策,鼓励各县区增加免除项目、提高免除标准,龙江县“4+4”、拜泉县“4+7”、克山县“4+6”、富拉尔基区“4+6”、梅里斯区“4+5”等突破性举措得到群众广泛好评,全市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1999.8万元,惠及逝者2.64万名。
三是持续固本强基,一些工作发挥了基础性兜底保障作用。聚焦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出台《关于做好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有关工作的通知》,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实现16连增。聚焦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审核确认权限全部下放所属乡镇(街道),审批时限缩减了7个工作日。聚焦健全儿童权益保障体系,加快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区)”,开通12345市级未成年人保护热线,16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聚焦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制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细则,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跨省通办,全市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33亿元,惠及9.82万人。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