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发挥科技优势,助推绿色龙江建设,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取得新的成绩。2022年被授予黑龙江省第二十届“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筑生态文明之魂。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重点抓、全所上下共同抓的创建机制。制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规划》《文明单位创建督促检查工作制度》《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创建投入保障制度》,凝聚思想共识,推进文明创建。坚持“党建+文明创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围绕“道法自然,中和生态”的文化理念,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研究所文化。创建学习型单位。设立文化、科技、管理“三大论坛”,构建“科学家-创新团队”联合体,出台了《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科研诚信评价体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倡导低碳、绿色出行;打造无烟办公环境,投放垃圾分类设施;改造实验室、温室等1500㎡;维修所内道路、更换路灯、监控、防护栏等基础设施。
科技创新,探生态文明之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从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等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着手,通过协同创新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筑牢科技基础。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变化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揭示了三江平原湿地应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原退化机制以及寒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7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强化技术研发。研发了一系列基于固碳增汇减排的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盐碱化草原植被精准生态恢复技术及高寒地区流域河岸带一体化生态恢复技术等关键技术,技术成果在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松花江流域等地推广示范20000h㎡以上,产生生态效益3000余万元,为我省绿色龙江建设及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了可鉴范本。1项技术入选第四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2项,省地方标准17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10项。服务政府决策。主持编制《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1-2030年)》《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2017-2030)》等规划被政府颁布实施。在我省东北虎潜在生境及生态廊道建设方面提交政府咨询报告2份,省人大代表提案1份,助力“六个龙江建设”。
公益担当,助生态文明之兴。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成立志愿服务站,通过科普宣教、技术咨询与服务、爱心捐赠等方式开展志愿服务。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扶贫。1名科研人员在勃利县吉兴朝鲜族满族乡合庆村驻村3年;3人作为“三区人才”分赴青冈县祯祥镇兆林村、木兰县等地,在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建立小浆果实验示范基地2000余亩,带动当地百余名农民增收。志愿服务彰显社会担当。走进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尔滨逸夫小学校、省森林植物园、五常市回龙山生态园区等机构,定期开展公益科普宣传及技术咨询;走进困难家庭,送温暖献爱心;疫情期间90余人次下沉社区,30余人次义务献血。
研究所科研人员锲而不舍,攻坚克难,荣获黑龙江省首届生态环境保护集体奖。我们将以此为动力,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奋力书写绿色龙江新篇章!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