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私心与贪念,往往成为官员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助推剂。如果在“糖弹”面前经不起诱惑,最终就会翻身落马,从人生坐标系上的正数一跌归零,甚至降为负数,悔恨终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贪欲是腐败产生的直接诱因,纪检监察干部要练就铁肩膀、硬骨气、真本事,为官员的贪欲设立一道闸门,敢于善于与人性贪念作斗争,使其止贪知戒,敬畏廉洁底线。
如果说反奢靡是扬清抑浊,那么反腐败则是扶正祛邪。纪检监察干部“总宪百官”,手握治权之权,是惩贪治腐的专责力量,贪念不容恣肆,私欲必须斗争,筑牢反腐堤坝,纪检监察干部首先要自身素质过硬。自古以来,我国监察官的选任条件就非常严格:第一要骨骼清硬,不畏权贵。南梁出现了“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莫不惮之”的孔休源等一批敢于弹劾权贵的监察官,对贯通政令、整饬吏治、廓清风气,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二要有学识,具备较强的文化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学识渊博,明察事理,通晓律令,才能知民生之计、纠职守之弊、尽匡辅之责。明代中期被授予御史头衔者大都是进士出身。《明史·选举制》还曾记载:“根据科举考试结果,优秀者授予给事中的职位,其次授予御史职位,末次者任用到各部。”说明当时监察官员的选拔条件要高于普通官员。选拔最为优秀的人才进入监察官行列,才能奠定维护好国家纲纪的基础。
“廉不言贫,勤不道苦”,讲的是为官者要有官德。何谓官德?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欲知平直,则必准绳。孔子在《论语》里提出:“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娇”为我们指出了为官从政应遵守的“规矩”:是说为政者应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这样成本不高,又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戴,何乐而不为?有些干部很辛苦,但是应该“劳而不怨”,人可以有欲望,但不能有贪心,也不能因为做了很多工作就骄傲自满,寻求补偿。与官员的私欲作斗争,只有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才能持正规矩、抻直准绳。明朝有位监察御史叫杨继盛,敢于揭露严嵩父子,自称“饮酒读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上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这首可作为绝命诗的诗歌展现了他不爱金钱富贵、一心报效国家的磊落情操,这才代表监察官的品格。今天的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诱惑很大,手中的权力与利益直接联系着,能否树牢权力变现这道闸门,阻遏住这股私心泛滥的洪流,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毅力、勇气、操守都是极大的考验。选用什么样的人进入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重视考察他的品行、道德和价值观,看他是否骨骼清硬,足够抵制诱惑,敢于善于斗争。大家都希望风清气正,有个词叫上风下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官场的风气清,社会的风气才会正。纪检监察监督就是要通过震慑手段、拿出惩治决心让官员对人民的事业有敬畏感,对自己的工作有担当,要让他们有一种意识,民生即是天心,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如果不顾社稷民生,搞得天怒人怨,就要让他做不下去。在充满利益诱惑的时代,惩贪是与人性作斗争,肃纪是重建官德,纪检监察干部唯有一身硬骨气,通过一件件具体风腐案件的办理,努力以案促治促改促教,才能为社会营建良好风气。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纪检监察干部通过教育整顿力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乘势而上,锤炼过硬本领,激荡清风正气,凝聚党心民心。
作者:省公安厅人民警察训练中心 柏双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