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黑龙江局煤矿安全监察处党支部坚持把锤炼“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优良作风作为深化能力作风建设的主线,以强化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以《硬措施》为抓手,坚决贯彻落实省局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按照省局深化能力作风建设部署要求,加强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建设,压紧压实责任,以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成效检验能力作风建设成果,推进能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常态长效,实现煤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一、瞄准重点问题打好“攻坚战”
针对督政不力以及鸡西矿业公司“五统一”煤矿管理水平低、安全保障差等顽瘴痼疾,坚持矛盾面前不绕道、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统筹谋划部署,集中力量攻克难题,通过一个阶段努力,使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得到有效推进。
一是统筹兼顾抓“督政”。一是立足国家监察定位,持续提升督政力度、深度、广度和震慑度,放大“督政”效果,当好驻地党委政府矿山安全“吹哨人”。从1月份开始,每月向各产煤地市党政主要负责人通报地方监管执法及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监察执法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典型案例,提出相关工作要求,“向上”抄报省政府分管负责人,切实让地方主要负责同志掌握矿山安全真实情况。二是充分发挥督导、监督“利剑”作用,摒弃“程序化”“定时化”督政模式,建立完善抽查、交办、核查、约谈、报告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多约谈、多通报、多发督促函、多曝光,抓关键人、盯关键事。两会期间,针对七台河市茄子河区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政府、监管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约谈了茄子河区党政主要领导,提出了针对性的监察意见建议,对鸡西、七台河市地政府下达了加强和改善安全监管建议书,强力督促地方把责任、压力触角传递到基层末梢。
二是聚力攻坚破难点。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鸡西矿业公司“五统一”煤矿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对鸡西矿业公司未将“五统一”煤矿同重点煤矿同等管理,未真正实现“五统一”等“老大难”问题,督促龙煤集团加强对下级企业“一把手”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检查考核,明晰带班跟班、驻矿盯守人员职责,建立层级清晰、分工明确的安全责任体系,督促鸡西矿业公司出台了副总以上领导干部包保煤矿制度,将“五统一”矿井真正纳入日常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不断增强企业自我约束、持续提升的内生动力。
三是持之以恒聚焦点。针对七台河地区煤矿赋存条件复杂、开采煤层多以薄煤层为主、工作面单产水平低等衍生出的“三超”风险,指导七台河矿业公司把智能化建设和“一优三减”作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新兴煤矿建成一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实现单采水平质的飞跃。协助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七台河矿业公司采煤工作面数量“一矿一策”方案进行研究,推动七台河矿业公司下定决心解决系统不完善不可靠、多头多面等历史遗留问题。
二、聚焦急事难事打好“歼灭战”
聚焦“七假五超三瞒三不两包”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凡“隐”必打、凡“假”必打、露头就打,始终保持对隐蔽工程、非法违法生产行为严打高压态势,推动煤矿所有生产行为在“阳光”下进行。
一是深化隐蔽工程专项整治。为了坚决整治和铲除煤矿隐蔽工程“毒瘤”,坚持“堵疏”并举。一方面在“堵”上下功夫,以“十个一律”推动保持“严”的主基调,开展破闭行动,构建不敢瞒的紧张氛围。一方面在“疏”上做文章,加强教育疏导工作,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对主动上报隐蔽工程的煤矿一律免于处罚或者减轻处罚,消除煤矿实际控制人顾虑,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暴露问题,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构建不想瞒的浓厚氛围。在煤矿隐蔽工程“大起底”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起草并以省安委办名义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煤矿隐蔽工程“大起底”专项行动的通知》。一季度持续督促地方政府和龙煤集团进行隐蔽工程自报工作,从4月份起将联合省级煤矿监管部门开展隐蔽工程检查,一经发现隐瞒不报的隐蔽工程,一律从严从重处罚,直至关闭取缔。
二是深化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整治。一季度煤矿领域累计排查重大隐患39项,责令停产整顿24矿次、责令停止建设2矿次。组织6个市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龙煤集团及4个所属矿业公司负责人召开专题座谈会,探讨产生煤矿隐蔽工作面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下一步推动全省煤矿提档升级,找准工作方向。
三是深化淘汰工艺和设备整治。深刻汲取近期矿山提升运输事故教训,一季度查处使用淘汰工艺和设备的重大事故隐患12项,占重大事故隐患查处总量的30%。针对今年前两月煤矿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的情况下,督促煤矿企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保证安全投入。推动龙煤集团各矿业公司进行设备更新,依法依规引导企业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使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以国家局在鸡西发现的瓦斯尾排巷问题为线索,对高突矿井进行摸排,针对存在同类情况的,责令立即停止作业,施工抽放钻孔。
三、紧盯薄弱环节打好“持久战”
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做好长期斗争准备,按照标本兼治、急在治标,重在治本的要求,持续推动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重大灾害治理、重大事故隐患“仓见底”清,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不断积小胜为大胜,持续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一是常态化、精细化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将普查治理情况纳入复工复产和日常监察执法重要内容,通过执法检查推动企业查清查细查实隐蔽致灾因素。印发了《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专项监察的通知》和《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监察执法检查要点》,一季度组织对35处煤矿开展隐蔽致灾因素专项监察,对10处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矿井做到了“全覆盖”,责令6处煤矿推动重来,对6人追责问责,督促煤矿高标准开展普查工作,强化工程普查、精细化普查理念,贯彻落实好《煤矿地质工作细则》,提升地质保障能力。在“两会”督导检查期间,督促各市(地)、县(市、区)政府对连片矿区统筹组织开展区域性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前主要产煤市地均已启动相关工作。督促监管部门动态掌握各类隐蔽致灾因素和治理情况。
二是推进矿山重大灾害超前治理、工程治理、系统治理、区域治理。推动监管部门用好普查成果,督促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调整1座矿山灾害防治等级,强力推进煤矿企业开展区域治理、工程治理、超前治理、地面治理,严防煤矿与灾害“拼刺刀”、采空区中“找煤”、水中“捞煤”、火中“取煤”等现象。排查9处采掘接续紧张煤矿,督促其按照“统筹规划、超前治灾、优化布局、提高单进、强化监督”的思路,落实停限产措施,要求龙煤集团和属地监管部门安排专人驻矿盯守,切实管控安全风险。深入贯彻推进煤矿深部开采安全水平提升视频会议精神,推动采深超600m煤矿管理、技术、装备、治灾水平提升,促进煤矿安全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五大项、十六小项措施。
三是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清仓见底”。在消除存量和管控增量同向发力,力争实现2024年底前消除2023年及以前的重大事故隐患存量,2025年底前有效遏制重大事故隐患增量,2026年底前形成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常态化机制的目标。同时,查找根源,采取治本之策,认真分析重大事故隐患存在的深层次原因,科学制定管控措施,在“治本”上下功夫,“根治”久拖不改的顽瘴痼疾彻底。联合省应急管理厅制定出台《黑龙江省矿山重大事故隐患调查处理暂行办法》,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谁检查、谁调查、谁负责”原则,成立调查组,查明原因,认定责任,提出问责建议。持续组织煤矿企业自查自报,截至目前企业自查上报重大事故隐患共1571项。
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局决策部署和省局的工作要求,推动两办《意见》《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八条硬措施和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在龙江矿山领域落地见实。积极强化效能监察,以监察执法为载体,抓源头治隐患;以行政处罚为手段,抓执法树权威;以约谈通报为抓手,抓责任促落实;以执法分析为平台,强监督夯基础,推进煤矿监察执法工作向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迈进。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