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向阳区建设街道九洲社区,红色九洲党史馆,是黑龙江省第一家社区党史馆,佳木斯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区委,第一个市委的诞生地,也是佳木斯城镇的发祥地。
这里详细记录了,佳木斯镇内最早的党组织和第一个中共佳木斯市委组建过程。董仙桥、李恩举、陈雷、冷云等无数从佳木斯党组织走向“战场”的英雄儿女用满腔热血书写了不朽的青春。
党史馆面积350平方米,全馆以社区历史脉络为节点分为四个版块。
第一版块介绍了佳木斯镇内最早的党组织和第一个中共佳木斯市委组建过程。1933年9月,西门外党小组建立开启了佳木斯镇红色的历史,1934年春西门外党小组扩建为西门外党支部,同年夏天佳木斯镇又一个党支部桦川中学党支部成立。两个党支部为支援汤原抗联前线从人才、物资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1937年两个党支部合并组建第一个中共佳木斯市委。董仙桥、李恩举、陈雷、冷云等无数从佳木斯党组织走向“战场”的英雄儿女用满腔热血书写了不朽的青春。在和平年代,他们对党忠诚、视死如归的革命信念和精神仍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民族力量!
第二版块佳木斯城镇的发祥地。这个版块重点介绍了佳木斯城镇的由来和发展。佳木斯于清末1888年建镇,期寓兴旺发达之意,取名东兴镇,后改为佳木斯。建镇之初第一条大街名为“正大街”,最西侧路北区域即现九洲社区之始。据《桦川县志》记载这条大街西端为“闹市”,不仅设有桦川县行署、佳木斯商会、警察所等,还有教育局及多所学校,成为佳木斯镇的工业、商业、政治、文化中心。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记录着现九洲社区一带当年作为全镇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医疗等核心区发挥的重要作用。工业代表——德祥东火磨在日伪垄断经济时期仍掌控在佳木斯人手中,解放战争时期它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希望,是风靡全国的《我们工人有力量》的灵感始发地;桦川中学是现全国百所高等教育名校——佳木斯一中的前身,也是全省多个教育学府的鼻祖;商业代表福顺泰当年是享誉北满的大商场,哈尔滨等地的客商都来此购买高档物品,营销手段延续至今,1945年民主政府成立后,福顺泰更名佳木斯第三百货商店,熟称“老三百”,是佳木斯市民购物的必选商场。
第三版块“东北小延安”时期被授予建政支前模范街。重点讲述了佳木斯被誉为“东北小延安”名字的由来。通过图片展示了当年九洲社区一带居民为支援抗战做出的杰出贡献,被授予建政支前模范街。这是红色基因延续的生动写照,也是军民一心打胜仗、群众路线是我党生命线的最好见证。血雨腥风数十载,爱国拥军代代传。如今的佳木斯是全国唯一一个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的城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仍在接续这种红色力量,开创一个又一个红色新起点!
第四版块今日九洲党员风采展示。如今的九洲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党建引领网格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厚重的历史赋予九洲人更多的使命担当和勇敢进取。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九洲社区选取了辖区75位优秀党员进行展示,通过滑轨电视的形式讲述社区楷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带领党组织践行战斗堡垒作用的先进事迹,达到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的教育作用。
为秉承红色血脉,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党史馆创办线下“九洲往事”精品党课,聘请辖区老党员为“红色导师”,为党员群众讲述初心故事和九洲文化。引导党员群众参观党史馆,体验线上扫码阅读服务,品读党史文化,指尖浏览VR数字展馆,观赏珍藏的历史要件,品味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追忆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佳木斯党史,进一步激励大家弘扬革命先烈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上到耄耋之年的老党员,下到刚入队的少先队员,都来这里接受党性教育。
所在地址:佳木斯市向阳区御景华庭9号楼
开放时间:8:30-11:30 13:30-16:30
接待容量(人):40人-60人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