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longjiangdangjian@163.com

站内搜索: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史志文化成果创新、转化与传播

来源:省委史志研究室省情信息处 时间:2024-12-27 16:24:27 责任编辑:刘晓旭 麻静 耿明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评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做好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指明了方向。文明交流互鉴,就是要求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的感召力,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论述

其一,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传承利用传统文化提供了关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坚定文化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之为“根”和“魂”,喻之为“精神命脉”,视之为“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底蕴的彰显,信心是实现梦想的先声。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这为我们史志工作者传承保护利用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在守正创新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理论指引,给史志工作者赋予了崇高的历史使命感。

其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需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先贤仁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滋养中华民族,其中蕴含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才之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尚中贵和”的包容理念;有“协和万邦”的外交战略。一言以蔽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具特色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对于今日中国人的道德修养、品格砥砺、志向树立、智慧提升、治国理政,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十分深厚的精神滋养。

其三,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务之一就是要传承和创新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认识其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修为、政治智慧、军事谋略等,这是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基因。对于史志工作者来说,需要从“存史、资政、育人”传统史志功用出发,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体实践紧密结合。那么我们以何为战略指引呢? 2017 年1 月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从我们省的文化建设实践来看,黑龙江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边疆史、民族史、外交史、战争史、流域史、社会史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是黑龙江省文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亦是文化戍边的职责所在。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龙江故事,都需要从多维度、多层次开展研究与转化工作,从而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论述

首先,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肩负起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担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国际上还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自身文化建设,还要开展助力树立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地位加强文明互鉴的实践。

其次,作为黑龙江的史志工作者,要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做好龙江文明研究与传播。历史上,黑龙江地区的渤海国在鼎盛时期方五千里,与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新罗有着密切的交往。渤海国的音乐、舞蹈、绘画、服饰等文化对域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代东亚的文化中依然存在。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渤海文化强大传播力的具体实践,对东北亚地区文化融合产生了推动作用。当代,中俄博览会成为东北亚地区经贸的最负盛名的载体,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商团体与人士在龙江大地留下各自的文化印痕,同样也感受中华文化的气度。内外兼修,是文化建设与传播的一体两面,封闭的文化圈难以产生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而在交融互鉴中,各种文明碰撞激荡,却能萌发新的活力。我们不仅需要从理念上保持更新之态,在实践中亦需要以他人能够理解的方式传播我们的文化。透视我们自身建设,我们不仅要当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当代社会发展的记录者,还要当文化传播的使者。

发挥优势职能以积极举措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

聚焦史志工作,发挥省情信息处的职能作用。我们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积极落实具体举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转化,让史志文化产生普惠价值。

其一,落实服务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举措。向社会推广史志成果,学习党史“七进”活动的载体形式,走进公共文化机构、军营、高校、博物馆,重点向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全省各级方志馆(档案馆)发放志鉴、党史图书。自2023 年以来,发放对象超过200 家,18000 余册,从而让史志工作者的累累硕果走入公共视野,让地方文化建设、讲好龙江故事有了坚实的依托。

其二,顺应新时代信息化建设的潮流,同步建设门户网站与移动端应用。一年来,实现了黑龙江党史网与省情网的融合发展,创立全新的黑龙江史志网,并实现了微信客户端小程序的开发上线工作。内容建设上,省情信息处与宣传教育指导处联手创办各类专题专栏,紧跟时代脉搏,突出“党史姓党、方志为党”的工作宗旨,旗帜鲜明讲政治。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逐年扩充志鉴数据库,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传播龙江故事,让传统文化在黑龙江史志网创新转化,在国内史志数据库建设中始终保持第一梯队。

其三,积极利用展馆开展志鉴征集与史志文化推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充实的馆藏资源是研究与推广史志文化的基础。近年来,史志龙江展馆在省内外开展资料征集与交流,既做到藏于玉山,又谋求助力研究与推广。面向全省史志部门开展年度性史志成果调研,了解底数,确定征集目标,阶段性征集基层志鉴图书。史志龙江展馆在改造过程中,创设史志鉴阅览专区,服务公众查询。同时积极发挥省直机关党建活动基地的作用,近两年来参观团体与人数创历史新高,到展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机关团体数量呈上升趋势。充分说明,省委史志研究室在龙江历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教育、史志鉴编纂与应用取得了进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作为史志工作者,我深切感到使命光荣。我相信龙江史志力量必然会在龙江文化振兴的进程中展现作为。

( 作者系省委史志研究室省情信息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房波 )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