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解决‘两张皮’问题,关键是找准结合点,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在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推进过程中,“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灯下黑” 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制约着机关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发挥,如何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成为我们长时间以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为破解这一困局,七台河市直机关工委紧扣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核心任务,创新提出“融创”工作理念,大力实施“双融双创”工程(融中心工作、融业务工作,创党建品牌、创一流业绩),以系统思维破解融合难题,构建了“理念革新—精准供给—载体活化—机制保障”四位一体的融合体系,推动党建与业务从“物理叠加”向“化学反应” 转变,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期机关党建工作提供了实践样本。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理念革新,以“供给侧”思维校准融合靶向,破解“为何融”的认知偏差
一是需求牵引,精准把脉。打破“闭门造车”模式,针对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 “需求侧”,优化机关党建 “供给侧”。成立 “机关党建课题研究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收集整理机关党建重点难点问题和 “金点子”,形成研究报告,为融合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工委班子成员牵头将68个直属党组织划分为4个党建区域,通过联席会议、座谈交流、下沉指导等方式,精准识别党建供给与业务发展、群众期盼之间的“错位”与“缺口”,形成“需求清单”。
二是目标同向,规划先行。 坚持“三个明确”,即,明确工作目标,实施“筑基、提升、拓展”三年行动计划,解决机关党建干什么的问题。明确工作职责,落实机关基层党建工作“三级四岗”责任体系,解决机关党建由谁来干的问题。明确工作标准,拿出9项具体措施,以争先创优为抓手,以强化政治引领、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水平、基层党建管理水平、抓党建促发展融合能力为目标,解决机关党建怎么干的问题。
三是思想铸魂,淬炼定力。实施“铸魂固本”行动,以“学习型机关创建”为抓手,运用讲授、研讨、模拟、体验等多元方式深化理论武装。开展了“五学五比”活动,组织读书沙龙、宣讲报告会等活动340余次,累计为5600余名党员过“政治生日”。创新开展“青年之声”微朗读活动,录制展播优秀作品50余期。举办“领航”党员干部书写党的二十大报告百米长卷展,为融合提供强大政治引领和精神动力。
(二)坚持精准供给,以品牌创建驱动深度融合,解决“融什么”的核心问题
一是量体裁衣孵化党建品牌。实施市直机关党建品牌创建三年行动,按照“一年抓创建、二年抓提升、三年抓巩固”总体思路,摒弃“千篇一律”,推行“一机关一品牌”。组建品牌创建工作专班,通过“培育—申报—考察—复核”全流程管理,举办专题辅导讲座、现场实地指导等方式,带动各党组织立足核心职能、业务特点、队伍优势,量身定制了“应急先锋”“温度医保”等党建品牌68个。
二是精心打磨特色品牌矩阵。开展党建品牌提档升级行动,建立“分类指导、跟踪指导、靠前指导”的督促指导机制,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班子成员“一对多”包联、党务工作“全覆盖”包保,每年深入一线实地指导30余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70余件,确保党建品牌创建抓得紧、落得实。加强构建以机关为引领、基层党支部协同发展的“1+N”品牌矩阵,在68个品牌下打造了二级党建品牌82个。加大经费支持,每年划拨10%留存党费支持党建品牌阵地建设与活动。
三是标杆引领带动全域提升。精心培育了市体育局等5个省级成长型党建示范点和市税务局等12个市级党建示范点,形成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做法。常态化组织机关党建研学观摩活动,组织党务干部到示范点拉练观摩、宣传推广。举办党建品牌微视频大赛和“党旗飘扬冠军城”机关党建品牌展演,评选出“十佳”机关党建品牌,制作推广党建品牌视频32部,丰富拓展党建品牌的影响力、示范力和辐射力,确保机关党建品牌创建学有标杆、做有榜样。
(三)坚持载体活化,以实践平台贯通业务链条,打通“怎么融”的关键路径
一是攻坚前沿显担当。 把机关党建融入到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去考量、去谋划,围绕省委“4567”和市“53211”现代产业体系部署,在重点项目上成立临时党组织23个,组建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行动队423支,开展“增干劲·促发展”和“争当高质量发展主攻手”主题实践活动,组建了省重点企业党建专班12个、重点项目党组织22个,带动42个省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各党组织把主题党日开展到攻坚克难、为民服务第一线,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科技攻关等工作最前沿彰显作为。
二是立足岗位做贡献。深化“三进”行动,组织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走进企业助企纾困、走进农村助力振兴、走进社区关爱民生。连续3年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全市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激发党员干事热情。开展“红色助农”活动,126名驻村“第一书记”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依托“红帆助农”销售平台带动农户增收200余万元,各党组织通过安装路灯、消费助农等方式支持联建村建设。升级“双报到”服务机制,变“任务指派”为“需求对接”,精准领办社区“需求清单”138 项,5800余名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落实民生实事700余件,开展志愿服务2000余次,切实让群众感受“服务温度”,共同营造了“人人都为七台河发展做贡献”的浓厚氛围。
三是作风能力双提升。围绕市委提出的“有感服务、无感治理”城市治理新理念,提升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与服务意识,组织“业务大讲堂”2100 余次、专题培训1400余次、练兵比武400余次,评选业务能手 200 余名。深入查摆机关“低粗差”问题246条,制定措施 352条。开展“网络全畅通、线上无堵点”工作,对网办流程进行调研体验,解决问题102个,全市1306项网办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堵点清零网办畅通。推行领导干部“进窗口 优服务”,30家有政务服务事项单位领导干部沉浸式“走流程”,排查服务堵点痛点122个,在公众号开设专栏刊发信息21条,推动党员干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需求侧”牵引与“供给侧”改革同频共振,是破解融合壁垒的“金钥匙”。必须摒弃“供给本位”思维,只有深入基层一线,精准捕捉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的真实需求与业务发展的痛点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优化党建内容供给、载体供给、服务供给,使党建真正成为事业发展的“刚需”而非“负担”。
二是坚持品牌化引领与项目化推进双轮驱动,是激活融合效能的“强引擎”。党建品牌是理念、路径、成效的集中凝练,引入品牌管理理念,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培育、立体传播,将政治要求转化为具象的品牌标识和实践载体,以项目化思维推动融合落地,将组织力直接转化为项目攻坚力、服务执行力,确保了融合的穿透力和实效性。
三是坚持机制化保障与常态化融入一体构建,是筑牢融合根基的“压舱石”。融合非一时之功,需长效制度护航,将融合要求嵌入责任体系、考核标尺、工作流程。同时,将政治建设、思想淬炼、能力提升、作风转变等党建核心要素,深度融入业务培训、岗位实践、服务群众各环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常态化融入。
七台河市直机关工委通过实施“双融双创”工程,有效破解了“两张皮”“灯下黑” 等难题,更探索出资源型城市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融创”理念,以品牌创建为抓手,以能力作风为保障,将“有感服务、无感治理”理念贯穿始终,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更强“红色动能”。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