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载光阴流转,黑土地上曾浸透的血泪与不屈已升华为深沉底色。当工厂的汽笛在清晨划破长空,这声音穿越时空,仿佛与当年密林中东北抗联战士的呐喊遥相呼应。作为工会工作者,我深知这片沃土上每一座厂房、每一台轰鸣的机器背后,都熔铸着一种源自烽火硝烟的精神血脉——那便是东北抗战英魂以生命书写的不灭誓言。
我们工会工作者是“铸魂者”,在机械轰鸣中延续着历史的讲述。我们曾组织新入职的年轻干部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在杨靖宇将军的遗物前久久驻足。车间班组的“工间微课堂”上,老工人讲述着前辈如何在日军占领的矿山里秘密串联,以怠工保护资源支援抗联的惊险往事。工会将《铁血山河》等抗战读本送到班组书架,让钢铁车间成为历史的回音壁。每一次学习,都将抗战的集体记忆锻造成新一代产业工人心头的印记,让历史的警钟长鸣。
在我们许多劳模创新工作室里,工会会组织劳模、工匠代表讲述抗战故事,让先烈的事迹从尘封的记忆走进明亮的创新工坊。职工们在听完那些感人的事迹后感慨:“想想当年先辈们连命都能豁出去,我们今天攻克技术堡垒的这点困难算什么?”这充满力量的话语,让英雄的魂魄在精密的仪器、飞溅的焊花间复活,让百折不挠的东北抗联精神化为攻克高端制造难题的钢铁意志。工会为劳模搭建舞台,就是让这束由先烈点燃、由当代工匠擎起的精神火炬,照亮工人的奋进征程。
平安,对一线工人而言是每天毫发无损走出车间的身影,是操作台上精准无误的刻度。工会以“安康杯”竞赛为盾,将“安全高于产量”的理念深植人心。我们组织职工代表巡视生产死角,模拟抗战时期地下兵工厂规避空袭的智慧,排查隐患如同搜寻暗藏的危机。开展“安全家书”活动,让亲人叮咛化作珍视生命的柔软铠甲。正是这份对每个生命的敬畏,让“零事故”不仅成为生产指标,更成为对先烈以牺牲换来的美好生活最坚实的守护——他们用血肉筑起的长城,今天由我们用专注的匠心、严谨的规程与对生命的敬畏,在流水线上日日加固。
从被掠夺的“煤铁中心”,到自主创新的“大国重器”基地,我们深知技能是开创未来的钥匙。我们打造“工匠学院”,组织“五小”创新竞赛,鼓励工人将车间难题转化为技术突破,让智能生产线成为新时代的“兵工厂”。我们以技能报国为志,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这既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工会组织凝聚职工伟力、为黑土地赢得光荣未来的使命担当。
红色基因早已随铁水奔涌融入工业血脉。作为新时代的工会工作者,我们立于历史与未来的接驳点,当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不熄火炬,照亮工运前路。让我们将铭记化作担当,将缅怀转为力量,以珍爱和平守护万家灯火,更以开创未来的锐气,在车床飞旋、钢花怒放中锻造新时代的荣光。这黑土地上不灭的红色传承,将让工人阶级的奋斗史诗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永远闪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稿选登与获奖无关,也不作为晋级依据
作者: 省农业水利气象工会 郭红岩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