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longjiangdangjian@163.com

站内搜索:

【红色传承 光耀黑土】姜彬:红色龙江赋予我忠诚和担当

来源:黑龙江日报 时间:2025-08-07 09:46:35 责任编辑:刘晓旭 麻静 耿明阳

走在哈尔滨的大街上,处处都能感受到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来人往的尚志大街、兆麟公园,都是以英雄命名的地标,承载着不朽的记忆。孩子们在这里嬉戏,老人们在此追忆,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岁月。红色基因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流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龙江人奋勇向前。

沿着中央大街走到防洪纪念塔,看着纪念塔上的浮雕,我的思绪回到 2013 年。

那一年 8 月,松嫩两江水位持续上涨,防汛形势严峻。当时我担任连队政治指导员,我营受领命令到大庆市肇源县抗洪抢险。

一天夜里,巡堤人员发现堤段有两处发生散渗,如不控制将有重大危险。当时我们连队正在修整,了解情况后便立即出动。官兵们第一时间上坝筑堤、除险加固、严防死守,与时间赛跑,全力奋战了一夜,最终将险情稳定在可控范围内。在抗洪中下水加固堤坝危险性较大,面对不熟悉的水域和水情,稍不注意都会产生危险,连队都优先派干部党员、水性好的同志下水。

一次,我们接到下水打桩固坝任务。由于木桩很重,需要的人数多于平常,连队通信员小张主动请缨,结果呛了水才承认自己水性并不是很好,当时就想在危急时刻和大家一起投身抢险一线。抗洪刚开始时,连队战士小杜接到家里电话得知奶奶病危,由于任务紧急没有跟连队报告,直到抗洪后期水情缓和,他始终坚守在一线,最终没能见到奶奶最后一面。

官兵们的坚守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在我们抗洪的时候,经常有热心百姓给我们送吃的,他们放下东西就跑。在营队驱车返回驻地的时候,老百姓自觉夹道欢送,纷纷向车里扔物资送别抗洪官兵,兵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很多肇源青年正是看到部队在抗洪中的表现,在后来的几年间,主动申请到我们部队当兵锻炼。

我所在的部队叫铁锤子部队,先后经历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考验。1941 年 11 月,新四军 2 师授予其 “铁锤子团” 荣誉称号。在部队工作的 15 年中,我不仅磨练了坚韧意志,淬炼了刚毅人生,更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2010 年 7 月,大兴安岭地区发生山林大火,作为工兵排长的我随连队奔赴一线。刚刚从军校分配到连队,指挥经验欠缺的我,能做的只是和战士一起完成任务,但那时也让我最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正值盛夏,连队的官兵们头顶 30 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争分夺秒地完成挖隔离带的任务,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挖下不到半米,地底下已经全都是冰,一镐下去只见一个斑点,双手还被震得很疼。但官兵们依然挥动锹镐奋力挖掘,我们还开展了劳动比赛,看到那被震得通红的双手,仿佛就是我们的军功章。

我们的官兵是可爱的,更是可敬的。隔壁营的两名战士由于烟雾过大,在扑火中被熏倒,送到后方医院醒了之后,不容半刻休息就要求立马再回扑火一线。

在扑灭山林大火连续奋战的 3 昼夜中,睡觉成了最大的问题。有的战士站着都能睡着,但是缓过神来马上又投身到扑火任务中。

那时,连队的战士多数都是十八九岁,是家中的独生子,入伍前没经历过这种危险和苦累,但是在扑火一线没有一个人退缩,都能吃苦,都很勇敢,不善言语却都很真诚。当时他们可能单纯只是想完成好上级赋予的扑火任务,但是他们却用坚强的臂膀守护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挥手告别火热的军营,如今,我来到了地方岗位上。虽然环境变了,战场也变了,但我感觉那份熔铸于心的忠诚与担当丝毫未减,那份忠诚爱民、一心为民的情怀也丝毫没有改变。这都是多年来部队给予我的,更是红色龙江赋予我的。作为一名龙江退役军人,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我将坚定信念,踏实工作,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稿选登与获奖无关,也不作为晋级依据

作者: 省财政厅 姜彬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