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胜利的钟声穿越历史的硝烟,在耳畔久久回响,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不禁在想: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隆重纪念那段历史呢?
将目光转向一旁正在津津有味看着奥特曼动画片的两个儿子,我问自己:他们还会看《地道战》《地雷战》这种抗战电影吗?不会,他们对这种我们看一眼都会激动落泪的黑白老片不感兴趣。战争年代已经距离他们太遥远了。就连他们都这样,那么轮到他们的儿子、孙子,到那时,恐怕在他们心中就更加掀不起任何波澜了吧?
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惨遭杀害;“三光政策”对生命肆意践踏;侵华日军第731部队将中国人民视为“实验材料”……这些罪恶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磨灭的伤痛和心理阴影。但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被吓退,更没有屈服,他们与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每一段历史都铭刻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正是无数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场胜利不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顽强!
也许,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开展纪念活动的意义——让更多的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传承革命精神,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一代人有一代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先辈们的理想就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是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吾辈和后辈的光荣使命。然而,理想若要实现,使命若要完成,其难度不可谓不大。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不能退缩,要像革命先辈一样,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积极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去,打赢今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接力棒能否传下去、接得住,教育是重中之重。当代的孩子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大丰富,选择多,诱惑多,杂念多。如何让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和发扬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要有学校教师的谆谆教诲,要有纪念馆中的沉浸式体验,要有家长融入生活的点滴渗透,还要有符合年轻人叙事习惯的潮流表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从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让星火落在掌心,看它怎样顺着血脉,长成燎原的模样。当孩子们在记事本上反复描摹“苟利国家生死以”,当他们在操场上升起五星红旗,当他们为航天发射成功欢呼时,我们便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强国复兴有我”的种子。待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他们的个人理想已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再次抬头看向我的孩子,我的目光已变得慈爱而坚定,我的心已不再迷茫。我要告诉他们,唯有将历史的烙印刻进骨髓,把先辈的火种攥在掌心,努力学习,快快成长,才能不负时代浪潮的奔涌,不负千万英魂用生命铺就的光明来路,不负胸口跳动的赤诚与肩头沉甸甸的朝阳。我要用一言一行来影响他们,让他们懂得,无论今后从事哪行哪业,都要有攻坚克难的顽强精神和奋发图强的意志品质。是医生,就要竭力救死扶伤,帮助病患战胜病魔;是科研工作者,就要攻克技术难题,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是基层干部,就要扎根一线,为乡村全面振兴、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奋斗者,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创造者。让革命薪火在新时代青少年手中燃烧得更加旺盛,照亮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告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这盛世,如您所愿;这精神,永续相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稿选登与获奖无关,也不作为晋级依据
作者: 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 白桦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