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哈尔滨新区党工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新区机关工委秉承“先行先试”创新理念,作为新质生产力首提地,在“松江北岸党旗红”党建品牌引领下,着力建设“三型”机关、创新实践“四新”工作法,积极探索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型”机关夯基垒台,培育改革发展新动能
(一)打造学习型机关,以学铸魂强根基
新区机关工委紧扣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党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需求,积极打造以学促练、以练促行工作格局,有效激发党员干部队伍内生动力与创造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学习动能。理论武装铸魂。构建“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学习+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联动学习体系,创新开展“新区发展讲堂”“青蓝汇讲堂”等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依托“学习强国”等平台,建立“日学、周测、月评”机制,开展“万人答题赛”“公文比武”等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业务赋能强基。紧扣新区发展前沿和改革攻坚需求,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围绕自贸试验区建设、对俄合作、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新区重点产业领域,举办系列培训,区级层面成功举办21期高层次、多领域培训,各单位内部累计开展培训220余次,推动党员干部知识结构迭代升级,成为懂政策、精业务、善作为的行家里手。实践锻炼提能。建立“导师帮带”“一线墩苗”等机制,推动学习成果向实践转化,鼓励党员干部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招商引资最前沿、项目建设第一线、基层治理关键点经受锻炼、增长才干。2023年以来,新区深入实施干部实践实战锻炼工程,累计选派到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征地拆迁等急难任务一线锻炼干部472人次,让干部在基层一线的大课堂中淬火历练,在直面矛盾、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加速成长。
(二)打造创新型机关,以改促治强活力
聚焦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使命,新区机关工委将党建与改革发展任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机关党建赋能改革创新。创新党建融合机制。探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新模式,在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链、重要改革领域成立临时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优势。推行“揭榜挂帅”“赛场选马”机制,鼓励机关党员在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技术攻关中勇挑重担、创新突破。创新组织设置模式。适应新区发展新形势,优化机关党组织设置。探索在产业园区、楼宇、新型研发机构等灵活设置党组织,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有效覆盖。建立“支部建在项目上”机制,在亚冬会筹办、自贸区建设等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飘扬在攻坚最前沿。创新数字赋能手段。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赋能改革发展任务,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将原本需多次办理的分散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套餐,推行“一业一证”“双审合一”等改革。引导新区审批局打造“无感审批”全国创新案例,实现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好办”转变,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区样本”。
(三)打造服务型机关,践行宗旨强担当
构建“机关党建+志愿服务”体系,推动机关党建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走深走实。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立足新区实际,主动服务国家向北开放、东北全面振兴等重大战略,在积极培育产业园区、加强对口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深化对俄合作、建设开放枢纽、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党员使命担当。服务市场主体需求。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活动,大力整治“庸懒散慢浮”。推行“区领导包联企业”“首席服务员”“企业宁静日”等制度,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在政策咨询、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基层群众期盼。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机制,推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下沉社区网格,参与基层治理、解决民生难题。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组建党员突击队、服务队39支,累计参与“靓丽新区·喜迎亚冬”等志愿服务2300余人次,办实事149项。创新“机关党员社区报到”机制,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四新”工作法创优提质,打造党建品牌新标杆
(一)走出“新路子”,完善品牌创建机制。系统化设计牵引。围绕“松江北岸党旗红”主线,新区机关工委实施“一支部一品牌”创建行动,制定《哈尔滨新区机关党建品牌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原则、标准和路径,建立“工委统筹、支部主创、党员参与”的创建格局。设立党建品牌孵化库,对基础好、潜力大的品牌项目给予重点培育指导。项目化管理推进。推行党建品牌项目化运作模式,推动各机关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聚焦主责主业,申报创建项目,明确预期成效、时间节点。工委定期组织评估、观摩交流和成果展示,推动品牌创建落地见效。精准化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单位职能特点和发展需求,分类指导品牌创建。以经济部门侧重“党建+营商环境优化”、民生部门侧重“党建+基层治理效能”、执法监管部门侧重“党建+公正规范执法”为路径,构建起上下联动、层级分明、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党建品牌体系,选树党委品牌7个、党总支品牌1个、党支部品牌80个,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矩阵。
(二)探索“新途径”,丰富品牌实践载体。“链”上融合强动能。围绕新区重点发展的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组织共建、难题共商、资源共享、发展共促,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锋”行一线解难题。 聚焦新区改革发展中的“硬骨头”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设立“党员攻坚突击队”等先锋载体品牌。在重大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突破、基层治理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等前沿阵地,让党旗飘扬在一线,品牌闪耀在一线。“融”合开放增活力。打破机关党建内部“小循环”,打造互促共享的“开放式”党建大平台。开展“开放式主题党日”、“公众体验日”等特色活动,邀请服务对象、基层群众、市场主体等参与,问计问需、接受监督、共谋发展,提升党建品牌的转化度、开放度、融合度。
(三)构建“新模式”,优化品牌运行体系。组织生活焕发新活力。机关各党支部积极创新组织生活形式,突破传统模式,通过开展联学共建、主题党日+、线上课堂等多种方式,提升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让党员教育管理更接地气、更具时代感。工作流程实现新优化。以品牌创建为契机,推动党建工作流程再造、优化。紧密结合业务实际,梳理整合工作环节,建立更加顺畅、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有效破除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壁垒。攻坚克难展现新作为。品牌引领显著强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面对新区发展中的重点难点任务,各支部在品牌理念指引下,主动领题、聚力破题,有效整合资源、激发潜能,攻坚克难能力得到系统性提升,在服务大局中展现了新担当、实现了新突破。
(四)拓展“新领域”,彰显品牌时代价值。向新经济新业态延伸。主动适应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发展趋势,探索在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科技孵化器等新领域灵活设置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经济社会最活跃的节点上,引导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向区域协同发展拓展。立足哈尔滨新区在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核心引擎地位,探索与省内其他国家级开发区、自贸片区建立党建协同发展机制,在政策协同、产业联动、人才共育等方面深化合作,以党建联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跨境合作纵深推进。发挥新区对俄合作桥头堡优势,探索在重点对俄合作项目、中俄联合实验室、对俄贸易企业中深化党建工作,积极打造“红色驿站”等特色品牌,推进哈尔滨新区招商集团党员先锋服务队等服务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国家向北开放战略。
多维成果成效显著,彰显党建引领新效能
通过“三型”“四新”模式的探索实践,哈尔滨新区机关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党建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党员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和能力作风持续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成效日益彰显。一批如“助力腾飞自贸区 智慧党建新时代”、“新区应急、党心发力”、“同心向党、聚力新区”等特色党建品牌脱颖而出,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党建案例获评全国自贸创新联盟“最佳案例”,有力推动了新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革创新活力迸发、民生福祉不断改善、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2025年以来,新区机关党建工作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表彰通报1次。相关经验信息被国家级媒体刊登6篇、省级5篇、市级6篇。
面向未来,哈尔滨新区机关工委将持续深化拓展“三型”“四新”模式内涵,不断推动机关党建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全面提升机关党建质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哈尔滨新区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作者系哈尔滨新区机关工委副书记 高爱飞)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