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longjiangdangjian@163.com

站内搜索:

壮哉!十二烈士山

来源:省委史志研究室 时间:2025-08-27 14:36:41 责任编辑:刘晓旭 麻静 耿明阳

在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斗争中,曾经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壮烈事迹。其中,小孤山十二烈士就是最有代表性的英雄群体之一,其感人事迹彪炳青史。

1938年3月16日,东北抗联第五军第三师接到第二路军总指挥部的指示,准备向勃利、密山地区转移。为守卫通往总部及密营的道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转移,第三师第八团第一连连长李海峰和连指导员班路遗率领十几名战士,坚守小孤山阵地,与追击而来的400多名日伪军展开了一场血战。

小孤山高约百余米,下面坡缓,上面坡陡,利于防守。第一连是抗联第五军第三师中的“神枪手队”,连长李海峰是“射手之王”,他安排将两挺机枪配置在山顶两侧,形成交叉火力控制着整个山坡,其余步枪手在中间展开,每个战士都利用地形用积雪构筑了掩体,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

中午11时许,日伪军向小孤山发起进攻,首先是100多名伪兴安军分两路骑马向山上冲击,接着是200多名日伪军轮番发起攻击。李海峰率领战士们沉着应战,每当敌人冲到半山腰,就突然一起开火,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滚落山下。日伪军又架起迫击炮轰击,炮弹不断在小孤山上爆炸,但因为小孤山顶端的石砬子又陡又窄,很少有炮弹能直接命中。

从黎明战至天黑,日伪军的进攻被一次又一次打退,山坡上丢下了一具具敌人的尸体,但小分队的战士们也一个个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包括连指导员班路遗。李海峰连长的双腿多处受伤,不能动弹,就让战友架起自己坚持战斗。鏖战到最后,阵地上只剩李海峰等5名战士,他让交通副官张凤春带着重要文件与3名负伤战士撤退,自己留下来掩护。战友们不忍心,要与连长一起留下,李连长坚决命令他们突围,并把自己的枪交给张副官,嘱托要把牺牲同志的名字告诉上级。战友们含泪告别了李海峰,张副官和3名战士分别从西、北两个方向没有雪丘的地方轻轻向下滑去,突出包围。

山脚下被打怕了的日伪军,好一会儿没听见山上的动静,于是偷偷地从东南爬上了小孤山。李海峰待敌人靠近,与其展开了英勇搏斗,最后拉响了手榴弹壮烈牺牲。敌人陆续冲到山顶,他们用脚趟过雪地,把张副官用雪覆盖的烈士遗体趟出来,却没有找到一件完整的武器。

这次战斗共消灭日伪军100多名,李海峰等12名抗联指战员壮烈牺牲。十二位烈士的名字为:李海峰、班路遗、朱雨亭、魏希林、陈凤山、李芳邻、夏魁武、王仁志、张全富、杨德才、王发、李才。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党委为了表彰他们的英雄事迹,将小孤山命名为“十二烈士山 ”。1956年在山上立了标牌,1991年又修建了永久性十二烈士纪念碑。1999年1月,东北抗联十二烈士山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黑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系省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研究一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 马莉亚)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