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longjiangdangjian@163.com

站内搜索: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团队党支部:党建引领攻坚破难 筑牢渔业科研创新战斗堡垒

来源: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处 时间:2025-09-01 09:38:18 责任编辑:基层建设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团队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建引领攻坚破难,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渔业种业科技创新全过程,为攻克种源“卡脖子”难题、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通过“党建领航、党建融合、党建聚力、党建赋能”四维发力,打造了"深蓝科技先锋队",为我国冷水性鱼类种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领航,夯实渔业种业自立自强根基

党支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将“种业振兴”“海洋强国"战略部署转化为科研攻关行动纲领。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把稳科研方向舵。始终将党的政治引领贯穿于科研事业全过程,深刻洞察国家战略需求,把攻克虹鳟种源“卡脖子”问题作为使命担当,深度研读国家渔业产业政策,精准锚定虹鳟育种为突破口,开启了一场虹鳟种业振兴的攻坚之战。二是深化理论学习,锻造科研硬实力。深化”四级联动”学习机制,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学、支部党员大会研讨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实践学、党外专家联合学的“四学模式”,系统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等理论著作。组织党员赴山东烟台、日照等海洋牧场实地研学,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种业难题的实践智慧。三是锻造攻关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面对虹鳟育种技术难题,党员科研人员冲锋在前,深耕科研田地,历经无数日夜的探索与试验,成功培育出“水科1号”“全雌1”号等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虹鳟新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助力我国渔业发展掌握科技主动权。

开展“科学家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党建融合,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

党支部坚持“党建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推动冷水性鱼类科研与产业全链条融合,助力构建“科技—产业—生态”协同发展新格局。一是推动与产业体系深度融合,打造现代冷水鱼产业集群。党支部立足黑龙江“中国冷水鱼之都”产业优势,牵头成立“冷水性鱼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国内多家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一体化创新链。针对冷水鱼养殖周期长、成本高的痛点,支部党员技术骨干联合企业研发“陆基工厂化+深远海网箱”双模式养殖技术,推动虹鳟“陆—海—岛”一体化养殖模式在山东烟台等地示范推广。目前,该模式已形成深远海养殖产业集群,2024年首批600吨商业化量产海水虹鳟成功上市,产品直供高端餐饮市场,终端售价较传统养殖模式提升40%。二是构建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支部以“把论文写在产业一线”为导向,持续创新“党建+产业链”服务模式,组建党员专家领衔的“冷水鱼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山东、新疆、青海等主产区开展技术帮扶。建立了全国首个“虹鳟种质资源库”,系统保存包括野生虹鳟、全雌三倍体、抗逆品系等在内的种质资源2000余份,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芯片”支撑。三是深化创新文化建设,凝聚产业发展精神动力。支部将党建文化与科研文化深度融合,凝练擎旗担当、使命攻坚、薪火传承、谋远图强的“两渤精神”。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技术攻关榜”,组织“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等活动,激发党员“把冷板凳坐热”的科研热情。近三年,团队党员牵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发表SCI论文35篇,其中2项成果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支部联合中国渔业协会、黑龙江省水产学会等单位举办“中国冷水鱼产业创新论坛”“陆海接力养殖峰会”等品牌活动,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研支撑”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为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党建聚力,打造新时代渔业人才高地

六十余载科研征程,遗传育种团队党支部始终将人才培育作为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构建了“传承—创新—突破”的全链条育人体系。一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攻坚克难基因。从老一辈科学家在“北大荒”草房中守护虹鳟种质“火种”,到新一代科研团队突破虹鳟三倍体规模化制种技术,党支部始终将党建引领与人才培育紧密结合,开展“老科学家讲党课”系列活动,邀请王昭明、王炳谦等老专家讲述“雪封泡保鱼苗”“冰海探秘虹鳟”等感人故事,重现科研团队在零下30℃极寒中坚守试验场、徒步跋涉寻种源的奋斗场景。通过“沉浸式”教育,将“擎旗担当、使命攻坚”的精神内核植入青年科研人员心中。二是创新培养机制,实施支部青苗育才计划。构建“双导师”培养体系,为青年科研人员配备学术导师与产业导师,推行“理论+实践”双轨培养模式。让青年同志走出去,选派35岁以下骨干赴挪威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等国际一流机构访学研修。支持青年同志担当尽责,承担虹鳟基因编辑、病害防控等前沿课题,4名年轻党员牵头攻克全雌三倍体制种技术。三是搭建攻坚平台,激活“揭榜挂帅”创新动能。推行项目负责人竞聘制,在虹鳟种质创制、智能养殖等关键领域设立党员攻坚项目。建立“成果转化直通车”机制,推动“虹鳟三倍体苗种规模化生产”等5项技术以“技术入股”形式转化,拉动企业新增产值。

党建赋能,开辟深海科技发展新赛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海牧渔,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前途。”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核心。“国之所需,吾之所向”。遗传育种团队党支部发出动员令,向海而行。一是突破深远海养殖技术瓶颈。组建“陆海统筹”党员先锋队,成功研发虹鳟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实现了全生长周期海上养殖。协助开发"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水温、溶氧等参数,养殖成活率提升至92%。二是拓展蓝色国土战略空间。在北纬35°黄金纬度带建立虹鳟深远海养殖示范基地。研发的"全雌三倍体虹鳟"耐盐碱度达32‰,生长速度提高25%,成功突破30米水深养殖极限,为我国抢占300万平方公里深远海养殖空间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建立"苗种繁育-装备研发-加工流通"全产业链条。三是构建全产业链技术攻关体系。开启“虹鳟陆海接力全产业链技术攻关与应用”项目,联合全国多家水产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协同攻关,并于2025年3月在北京成功举办项目启动发布会。项目聚焦产业核心技术壁垒,为我国虹鳟“深远海”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成为践行国家渔业科技战略的创新标杆。

党建引领向海而行,虹鳟深远海养殖示范平台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