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开辟了中国开始时间最早、条件最为艰苦、持续时间最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这支队伍在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在敌我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坚持在白山黑水间与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14年,不仅铸就了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内涵的东北抗联精神,更始终将优良作风和严明纪律作为保持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法宝,创造了人类为了正义事业挑战自身极限的传奇典范,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可歌可泣、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
坚持党的领导,严守政治纪律。抗联部队强调“党指挥枪”的原则,一切行动服从党的指挥。1934年中共满洲省委制定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及赤色游击队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和1940年中共北满省委制定的《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中强调,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领导地位。1936年12月12日,抗联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在给第一师师长李荆璞的信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中央全体委员,以毛泽东为首名。”这是东北抗联第一次提到党中央领导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东北抗联已经认识到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1938年初,毛泽东在苏区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传到抗联部队后,北满抗联总政治部主任李兆麟(时称张寿篯)强调,“毛泽东同志在中共苏区党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提纲及结论,这是我们工作的主要根据”。这是东北抗联第一次明确提出以毛泽东论著为工作及战斗的主要依据,标志着东北抗联已鲜明地站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下。
全体抗联将士始终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忠诚于抗日救国事业。日军的枪林弹雨和围追堵截与残酷的极限生存条件没有动摇抗联战士的忠贞信念。正如参加抗联誓约中所言,“尽中国国民义务,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不怕牺牲流血,我必忠实抗日,救国到底”。
参加抗日联军誓约(1939年)
坚决服从命令,严守军事纪律。1933年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创建当日就颁布了《东北人民革命军暂行规则》,成为东北抗日武装的第一部成文法规。《规则》共20条仅200余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规定了纪律规矩及违纪处罚,其中属于惩处性条款达18条之多,“枪决”一词出现7次,对处以极刑的情形规定为:临阵偷逃者枪决;拖枪逃跑者枪决;强奸妇女者枪决;勾结敌人破坏,组织一切反革命阴谋者枪决;造谣扰乱军心、泄漏军事秘密者枪决;偷子弹与军需品者,按情形开除与枪决;烧杀人民者枪决。予以开除处分的情形包括:打骂人民者按情节轻重开除或警告;无命令检查人民的财产偷抢者,除将该物还本主外,并按情节轻重留队察看或开除;同志间相互冲突动武装者警告或开除;随意放枪者开除;走火者罚岗五点钟(放枪伤人者按情形处罚);破坏武装者按情形警告或开除,其他还包括漏岗、丢失文件等处罚。这些规则条款与行为规范涵盖部队作战与生活诸多细节,军令如山,铁律严明,可谓异常严厉与严格,彰显了对违纪行为的零容忍。
东北人民革命军暂行规则(复制件)
为加强党的教育工作和军事训练,1936年,在小兴安岭密林深处成立了由赵尚志任校长的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制定惩罚总则和十类纪律规则,对抗联骨干进行了严格的纪律训练,对广大指战员起到了示范教育作用,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持以上率下,严守生活纪律。抗联部队主张官兵平等,要求干部与战士同甘共苦,反对特殊化,严禁吸食鸦片、聚众赌博等恶习,保持部队纯洁性。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同志多次针对部队内部纪律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下发文件、写信等方式进行批评、提醒、审查、改进、解决。1937年末,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针对部队里存在的“革命工作精力不集中、政治军事教育放松、领导群众工作松懈、生活脱离群众、对公款不加遵节”等诸多危险现象,致信全军师级以上干部,要求进一步整饬纪律,他首先进行了自我批评,深刻检查自身存在的“不正当行为”等错误,接着点名列举了许多高级干部在执行政策、群众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强调:“这些现象不但失掉了自己的政治品格…完全失掉了领导者应有的军人风范,使各地群众对本军的威信降低,共产党光明正大的面目受到污辱,使革命受到很大的损失”,要求各级干部“虚心诚恳的承认一切错误和不良风尚,不加丝毫粉饰和彼此掩盖,开展揭发改正,不但要把这些不正当的行为彻底纠正…对群众不良行为等一切行为,当着全体指战员宣布取消”。
赵尚志整饬军队纪律问题给各师负责同志的信(抄录)
站稳人民立场,严守群众纪律。抗联部队严禁侵犯群众利益,对百姓财物秋毫无犯,借粮借物必须归还或打欠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在日伪“讨伐”及“集团部落”政策的全面封锁下,粮食严重短缺,常常一两个月吃不到一粒粮食,但抗联将士宁可以树皮、草根、野菜充饥,仍坚持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尽管自己的粮食还不够吃,也要把费力征集来的粮食分给缺衣少粮的人民群众。1937年2月,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在给第八军军长谢文东等人的信中指出:“贵军派遣在各地工作人员中,多不守纪律,不注重对民众关系,甚至重复征捐,非必要之个人强制行动,甚不相宜,特请贵军军部注意。”
为保护群众安全,抗联第一军军长杨靖宇在布置战斗时有一条原则,即凡损害群众利益、使群众受伤的战斗不打,或回避或转移地点再打。抗联部队转移时也要求不得暴露群众与抗联的联系,避免日伪军队报复百姓,使百姓受连累。
周保中征粮信(复制件)
抗联部队的纪律规矩不仅是军事规范,更是政治信仰和生存智慧的体现。通过铁的纪律,抗联在日伪残酷镇压下保存了革命火种,在孤立无援的困境中坚持抗战14年,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抗日战争。1949年5月14日,毛泽东对东北抗联作出结论性评价并亲笔题写了:“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
毛泽东手迹—对抗联的评价(中央档案馆馆藏)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