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展厅,一台外形完整、有部分零件残缺的老式机床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七星砬子兵工厂使用的机床。它曾藏于七星砬子的深山密林中,为东北抗联将士锻造出抗击日寇的枪支弹药。如今,这台锈迹斑斑的机床静静陈列,述说着那段不畏艰难、自力更生的抗战故事。
七星砬子兵工厂的机床三维复原
1936年的东北,日寇的铁蹄踏遍城乡,东北抗联部队在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武器弹药的紧缺成了最致命的困境。正是这一年夏天,在七星砬子的森林里,一个秘密兵工厂悄然诞生。
七星山,别名“七星砬子”,地处黑龙江省集贤县东南与双鸭山市、桦南县交界处。山中哈达密河蜿蜒流过,原始森林枝繁叶茂,幽深隐蔽,是易守难攻之地。1936年夏天,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师长祁致中经过考察,将这里选中为武器生产的秘密基地,建立七星砬子兵工厂。
兵工厂的筹建凝聚着多方力量。独立师的60名战士进入老道沟、小白砬子,挥镐抡斧,在老道沟修建了造枪车间和弹药车间,在小白砬子建起了修械所。通过地下党组织联络,7名来自沈阳的技术工人在共产党员胡志刚带领下,辗转哈尔滨、佳木斯进入深山,随后又有十几位工人陆续加入。大家一边修建厂房,一边寻找机床、工具和原材料。
车间建起来了,可没有机床,造枪修械便是空谈。经过多方探寻,地下党员终于在佳木斯一家铁工厂找到了一台规格、型号、性能都适配的机床。但日伪当局为防止机床外流,对机床销售管控极严,专门规定购买机床者除现金外,还必须要有3家店铺进行担保。资金尚可由地方抗日救国会筹集,可担保却成了难题,党组织不愿因购买机床牵连爱国商户,最终,想出险招:找可靠的刻字工秘密刻制3枚店铺图章,制作担保单,再从工厂购买机床。而如何将好不容易购买到的机床运输出去,却比购买更为惊险。当年的佳木斯处于日伪军的严密控制之下,老百姓进出都要搜身,货物检查更是严格。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经调查发现,这里的日伪军对进出城的柴草车检查相对疏松,检查时只用铁条探查柴草车的中下部位,未发现异常便挥手放行。于是,为了将好不容易购置的机床运进山里,机床被拆成零件,藏在满载谷草的马车中上部,混过城门检查后,再用马爬犁顶风冒雪运入深山,组装起来。
七星砬子兵工厂机床生产的匣撸子手枪和轻机枪三维复原
机床的到来,让兵工厂真正运转起来。在机床的轰鸣声中,兵工厂工人们一面修理破旧枪支,一面研究制造新枪。没有电力,便修筑堤坝,以水为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枯水期就用缴获的汽车发动机烧煤油发电;最艰难时,把大铁轮装在木架上,挂皮带,几个小伙子轮换摇,硬生生用人力保证车床的正常运转。1936年冬,第一批匣撸子手枪在七星砬子兵工厂试制成功,不久又研制成功一批手提式自动冲锋枪。1937年春,兵工厂厂长韩立中与胡志刚等技师试制成功了发射三八式步枪子弹的直把轻机枪,弹药车间则研制出杀伤力较强的瓜形手榴弹。这些武器被迅速补充到东北抗联部队中。
1938年春,敌人对七星砬子一带实行严密封锁。1939年初,日寇纠集了大量日伪军对兵工厂进行偷袭和包围。几十名护厂战士与工人成了最后的守护者。他们将机床埋藏起来后,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最终,残暴的敌人施放了大量毒气,整个山头弥漫浓烟,几十名工人和战士英勇牺牲。
1955年初冬,黑龙江省博物馆和东北烈士纪念馆文物征集人员,由曾在七星砬子山里活动过的原抗联第三军的张凤岐和熟悉七星砬子兵工厂遗址的石金生老人做向导,在遗址附近挖掘出土了这台珍贵的机床和一些机器零件。这台机床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一级文物,至今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馆内展出。
机床不语,精神永存。机床的锈迹里,藏着地下党员刻制图章时的小心谨慎,藏着柴草车经过城门时的惊心动魄,藏着小伙子们摇动铁轮时的阵阵喘息,藏着东北抗联战士不畏艰难的自力更生,藏着兵工厂工人和护厂战士坚守阵地的舍生忘死。它不仅是一台生产工具,更是那段烽火岁月最沉默也最有力的见证。
【版权声明】凡来源中注明“龙江机关党建”的文章,均为本网独家稿件,版权归龙江机关党建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451-87589289